6月28日,洪水再次襲來,脆弱的榕江縣城再一次遭受重創。6月29日,洪水退去,縣城內淤積如山。記者從南京中醫藥大學獲悉,該校第26屆研究生支教團八位成員放下書本,全員投身到抗洪救災和災后重建一線,...
6月24日,貴州榕江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全城被淹,內澇嚴重。6月28日,洪水再次襲來,脆弱的榕江縣城再一次遭受重創。6月29日,洪水退去,縣城內淤積如山。記者從南京中醫藥大學獲悉,該校第26屆研究生支教團八位成員放下書本,全員投身到抗洪救災和災后重建一線,用青春的肩膀扛起了守護他們“第二家鄉”的使命。
在榕江縣中醫院,支教團成員王自善、孫倩文迅速回歸醫者本色,參與醫療救治工作。洪水過后,外傷及感染病人急劇增多,王自善作為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研究生,被臨危受命,擔任起洪災中醫救治組負責人,每天上午在急診與病房間,下午又投入門診工作。“當收到榕江縣中醫院號召時,我沒有絲毫猶豫,毅然投入到了災后醫療救治,在前線整整堅守了一個星期。”
孫倩文作為護理學專業學生,在急診病房內忙碌,她將所學的中醫智慧融入救援現場,通過穴位按壓驅散救援人員的疲憊,以刮痧技法緩解中暑者的不適。“從傳道授業的講臺到守護生命的戰場,變的是陣地,不變的是我們南中醫人‘護佑生命’的赤誠之心。”
洪水初退,榕江城區街道泥漿沉積,深可沒膝。支教團成員金芳琴、施佩辰、孫璽璋、趙宇航手持鐵鍬、推車,踏入這片泥濘戰場。淤泥裹挾著雜物,沉重異常,每一鏟都需耗盡氣力。鐵鍬的木柄磨得手心通紅,水泡破潰又新生,卻無人放下手中的工具。
后勤保障點內,支教團成員吳可楠、王又幼在臨時搭起的簡易灶臺邊,負責為前線救災人員保障伙食供應,每天趕制出近5000份盒飯。“看著一箱箱飯菜被緊急運往縣城和各清淤點,我深刻體會到保障好每一口熱食,就是為清淤前線筑牢最堅實的后盾。”吳可楠說。
“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南中醫第26屆研支團的八名志愿者說,在一年支教期行將結束時,加入到這場百年一遇的災后重建中,他們更深刻地認識到,青年志愿者最大的使命,就是到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奉獻青春力量!
記者了解到,八名志愿者中,有七名均為中共黨員。在抗洪救災一線,用支援行動迎接“七一”的他們,親身感受什么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親眼見證什么叫“軍民魚水情”。
南中醫研究生支教團自2018年起值守貴州省黔東南大山深處,一屆接一屆、一棒接一棒堅守在基層崗位上,早已將南中醫的志愿服務旗幟深深扎在了榕江之畔。志愿者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出征時的那句誓言——“到西部區,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王赟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