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建筑產業正經歷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的深度轉型,這場變革不僅重塑行業生態,更對行業應用型人才的知識結構、技能水平、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
當前,建筑產業正經歷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的深度轉型,這場變革不僅重塑行業生態,更對行業應用型人才的知識結構、技能水平、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金陵科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學院)錨定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及行業趨勢,立足建筑學江蘇省“卓工2.0”專業建設優勢,以OBE教育理念為指導,以“預期學習成果”為邏輯起點,深度解析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與建筑產業變革下的人才能力結構,將行業需求轉化為可量化、可評估的能力指標體系,創造性提出“人本”型能力圖譜,創新構建了“五位一體、五力融通”建筑類一流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體系,培養了大批滿足建筑行業多元化需求的建筑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推動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迭代升級,為建筑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樣本。
理念革新:從行業需求到“人本”能力圖譜的科學建構
在建筑產業變革與新型城鎮化戰略交織的時代背景下,學院以OBE理念為指導,將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實踐性智力與建筑行業特質深度融合,系統梳理出建筑與規劃專門人才所需的專業能力維度及其構成要素,構建起具有鮮明特色的“人本”型能力圖譜。這一圖譜打破傳統學科邊界,通過“反向設計—正向實施”的邏輯,將行企需求轉化為可量化的能力指標體系,其中,以“動腦、用眼、張嘴、上手、邁腿”五體功能為物理基礎,映射“探究思辨、閱讀觀察、交流表達、實務實操、踏勘考察”五維職業能力,形成身體機能與專業素養的協同發展模型。這種將抽象能力具象化、將行業需求指標化的創新建構,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精準的“能力坐標系”。
體系重構:三維度構建人才培養的創新生態
-----精準定位:錨定國家戰略的培養目標迭代
聚焦鄉村振興、城市更新、國土空間規劃等國家戰略領域,學院重塑“需求導向、德能共育、知行合一、開放創新”的培養理念,依據能力圖譜,確立“高素質、實基礎、強實踐、善創新、寬視野”的新時代目標。以建筑行業職業標準和崗位能力要求為導向,將能力圖譜細化為“能力類型—能力指標—能力標準”三階能力譜系,首次構建建筑類一流應用型人才的能力分類標準與評價體系,推動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的躍升與迭代。
----模式創新:五維能力融合的培養體系建構
以“學生中心”為核心理念,學院深度解構人體功能與專業能力的映射關系,探明“動腦”培養“探究思辨”能力,“用眼”強化“閱讀觀察”能力,“張嘴”提升“交流表達”能力,“上手” 錘煉“實務實操”能力,“邁腿”培養“”踏勘考察”能力,五維能力通過校企協同育人等路徑實現融通發展。“五位一體,五力融通”的應用型人才能力圖譜,實現了人才培養“理論—實踐—創新”螺旋上升的閉環。
----評價革新:動態反饋的質量保障機制
突破傳統評價模式,學院以能力圖譜為綱,系統性整合了教育教學過程與考核評價,進而設計了“思辨、觀察、表達、實務、踏勘”五維能力考察與“過程、表現、結果、綜合”四維評價的關系矩陣表,形成“能力達成-教學改進”閉環。同時,學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動態跟蹤和科學評估,動態反饋教學成效,革新傳統評價模式,保障培養目標達成與持續優化。
實踐成效:教育創新驅動行業發展的標桿效應
----學科專業建設實現跨越式突破
“五位一體,五力融通”的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體系推動城鄉規劃學連續3輪獲批為省重點學科,建筑學專業獲批省“卓工2.0”專業、省一流本科專業。建成國家“金課”1門、省級7門,省級教材4部,為建筑類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優質的教學資源保障。
----學生創新實踐能力顯著提升
學生獲評江蘇省本科優秀畢業論文(設計)團隊3個,單篇獎11項;江蘇省“大創”項目年均12項;學科競賽獲獎年均170人次;授權專利131項(含發明7項),發表論文36篇。學生創辦各類企業34家,南京廣廈勞務服務有限公司、南京昱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年產值達數千萬元。
----人才培養質量獲得社會高度認可
跟蹤調查數據顯示,500余名畢業生成長為行業頭部企業管理骨干,用人單位滿意度達96.8%,充分體現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性和實用性。該體系已在南京周邊多所高校推廣應用,相關經驗被中江網、新華網、揚子晚報等權威媒體專題報道,成為建筑類專業教育改革的典范。
金陵科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創新構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五位一體、五力融通”建筑類一流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不僅回應了產業變革對人才培養的迫切需求,更探索出一條從行業需求到教育供給的精準轉化路徑,為新時代應用型高校的內涵式發展提供了可供借鑒的范式,更為教育強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貢獻高校智慧與實踐方案。
劉志峰 馬穎憶 陸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