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南京大學2023級本科新生“開學第一課”在鼓樓校區蘇浙運動場舉行,南大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以《強國有我 奮進有為 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題,為全體本科新生講授“開學...
9月10日,南京大學2023級本科新生“開學第一課”在鼓樓校區蘇浙運動場舉行,南大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以《強國有我 奮進有為 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題,為全體本科新生講授“開學第一課”。
“你們是南大的希望、國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譚鐵牛首先代表學校,向2023級本科新生圓夢南大表示熱烈祝賀和誠摯歡迎,向同學們選擇南大、信任南大表示衷心感謝。“今年南京大學錄取了3975名本科新生”“大家基本都是‘05后’,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5歲”“有8位同學生日是5月20日,未來將與母校共同慶生”……在一串串新生大數據中,譚鐵牛與同學們話家常、談感受。他表示,看到同學們陽光朝氣、充滿自信的面龐倍感親切,南大這所百廿名校將成為大家未來四年的立德之地、求學之地、成才之地,也將為同學們全面發展提供最優資源、創造最佳條件、搭建最好平臺,助力每位同學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閃耀屬于自己的光芒。
譚鐵牛表示,同學們多是18歲,處在人生的重要轉折點,青少年階段也正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習近平總書記常常叮囑青年學子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對于剛剛踏入大學校園的本科新生而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為重要。譚鐵牛重點圍繞“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同學們面臨怎樣的機遇、肩負怎樣的責任?”“同學們選擇的南大是一所什么樣的大學?”“同學們應以什么樣的姿態去擁抱未來、擁抱四年的大學生活?”三個問題展開授課,幫助本科新生形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給未來發展道路開好頭、起好步、奠好基。
譚鐵牛指出,只有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準確把握時代發展大勢,才能找準人生方位,才能明確我們所面臨的新機遇、所肩負的新使命,進而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他用四句話整體描繪我們所處的時代:這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時代,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深入發展,國際事務不再是某一個國家說了算,也不再是呼風喚雨、一呼百應;這是中國式現代化加快推進的時代,輝煌成就鼓舞人心、宏偉藍圖催人奮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這是新一輪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的時代,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涌現,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更加凸顯;這是建功立業、成就夢想的好時代,從現在起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同學們正處于年富力強的黃金時期,大家的成長軌跡將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同頻共振。同學們生逢盛世、恰逢其時,平臺很大、機會很多,要認清年輕一代南大人的寶貴機遇與光榮使命,放開手腳、放飛夢想,真正干出一番許黨報國、拼搏奉獻的“大事業”。
“只有了解母校的底蘊和內涵,才能更好地承繼歷史、立足現實、面向未來。”譚鐵牛用四個關鍵詞向“新南大人”解讀了代代傳承的南大基因:這是政治立場堅定、家國情懷濃厚的“紅色南大”,雨花英烈、“五二〇”愛國運動、“兩彈一星”元勛……時代各有不同,南大人始終把報效國家、服務人民作為自覺追求,將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這是堅守初心使命、接續文化根脈的“厚重南大”,新文化運動期間《學衡》雜志“昌明國粹,融化新知”,著名雕塑家、書法家、作家在南大任教,都彰顯著南大人的文化自覺和價值堅守;這是緊扣時代脈搏、引領風氣之先的“朝氣南大”,敢說別人沒說過的話、敢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敢于“涉險灘”,胡福明先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成為推動改革開放的“春風第一枝”;這是潛心躬耕鉆研、辦學成果豐碩的“卓越南大”,不論是“院士十人行,當有南大人”的俗語,還是“學術濃度高、人才密度高、人均產出高”的“三高大學”戲稱,都體現出南大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的積淀與成就。可以說,南京大學為我國高等教育和科技事業作出了獨一無二的貢獻。
譚鐵牛強調,南京大學承載著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寄托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關懷、殷切期望。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建設“第一個南大”的重要指示,為我們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在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我校留學歸國青年學者回信,勉勵我們“在堅持立德樹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上再創佳績,在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上爭做表率”,極大振奮了全體南大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信心和決心。譚鐵牛指出,南京大學作為江蘇高校的“排頭兵”,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提出的“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就是對南大的新要求、對南大的新期待,南大理應為江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強有力支撐。
怎樣將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轉化為實際成效?怎樣加快建設“第一個南大”?譚鐵牛表示,學校經過深入思考、系統謀劃,在全校廣泛開展“大討論”,啟動實施“奮進行動”,確定了建設中國特色、南大特質、時代特點、世界一流大學的“三步走”戰略目標,制定了16個專項行動方案和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實事清單,部署了未來3-5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學校發展的總體要求和任務舉措,通過“團結奮斗、爭先進位、坐言起行、應勢而動”的實際行動,以南大式奮進譜寫新時代“第一個南大”建設的新篇章。
“身處這樣一個建功立業、成就夢想的好時代,置身這樣一所百廿名校,同學們應以怎樣的姿態去擁抱未來四年的大學生活呢?”譚鐵牛現場拋出問題,引發大家對個人志向與未來規劃的思考。他通過分享自己留學、歸國、報國的心路歷程和奮斗足跡,勉勵同學們要堅守理想信念、明確人生方向,與國家同向同行,通過在南大四年的學習與鍛煉,努力成長為家國情懷更加堅定、社會擔當更加強烈、人文底蘊更加深厚、國際視野更加寬廣的高素質人才,切實擔負起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為此,譚鐵牛向同學們提出四點希望:第一,要有理想,心系國家事。注重理論提升,厚植信仰根基;注重深入社會,涵養家國情懷;注重腳踏實地,追求行穩致遠。第二,要敢擔當,肩扛國家責。擔報效國家之責,勇做奮進者;擔服務人民之責,勇做奉獻者;擔引領時代之責,勇做開拓者。第三,要能吃苦,嚼得菜根香。堅定“愿吃苦”的信念,錘煉“敢吃苦”的品格,練就“善吃苦”的本領。第四,要肯奮斗,做得大事成。傳承中華文化,汲取奮斗智慧;感悟百年黨史,厚植奮斗動力;緊跟時代前沿,磨礪奮斗技能。
譚鐵牛最后說,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希望大家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以強國有我之志、奮進有為之行,擔當起時代使命,把忠誠書寫在強國建設的事業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上,把光榮鐫刻在歷史前進的史冊里,為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南大特質、時代特點的“第一個南大”匯聚青春力量,為推進教育強國建設、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青春貢獻。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