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將拓展智能體應用場景至全學科、全學段,并在豐臺全區范圍內大力推廣這一創新成果。
“我好像忘了堿基的配對規則,你能告訴我嗎?”“當然可以!讓我們回顧一下……”4月27日,北京市第十中學上線AI學伴智能體,正式投入高一年級的生物教學實踐,第一階段將為90名學生開啟個性化自適應學習。
北京市第十中學學生體驗AI學伴智能體。受訪者供圖
近期,北京市教委發布的《北京市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明確提出“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利用AI學伴、AI教研助手等智能體,開展人機對話式學習、個性化自適應學習”。在這一背景下,北京市第十中學與相關公司攜手研發AI學伴智能體。
北京市豐臺區教委副主任兼北京市第十中學教育集團校長曲兆軍表示,AI學伴智能體研發起源于2024年10月。“我們初衷是構建一個融合多元人工智能大模型優勢、匯聚優秀教師智慧結晶、精準對接師生需求,進而助力實現極致個性化學習體驗的AI智能體,其核心是助力學生達成時時、處處、人人的高效學習體驗,同時減輕教師教學負擔,提升教學效能。”
該校課程中心主任李磊告訴記者,該智能學伴可以緊密圍繞學生的興趣與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學習建議和資源;同時,可以隨時回答學生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實現自適應性的學習,進而實現千人千面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通過智能學伴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和建議;學生也可以通過智能學伴向教師反饋學習問題,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源和支持。
據介紹,該AI學伴智能體具有4大核心功能。一是采用“問題驅動+自主探索”的模式,通過蘇格拉底式對話,培養學生從現象溯源本質的科學思維;二是知識圖譜與智能導學,涵蓋生物全學科的精細化知識圖譜,提供可視化的思維導圖學習路徑,幫助學生構建完整且互聯的知識網絡;三是多模態資源庫與拓展學習,整合包括教材、PPT、視頻在內的多種類型的學習資源,供學生按需選擇使用;四是全場景互動答疑,學生通過隨時框選教材、課件或視頻中的難點進行提問,AI學伴智能體會以“亦師亦友”的風格引導解題過程。
此外,該AI學伴智能體可以依據學生學習行為、知識掌握程度、興趣偏好等多維度數據勾勒精準畫像,智能推薦契合個人的學習路徑,滿足差異化需求。教師端的“智能學情診斷與教學輔助”,能實時提供詳盡學情分析,助力教師精準定位班級共性及個人薄弱點,據此靈活調整教學策略,提升教學質量。
下一步,學校表示,一方面通過收集師生教學反饋,結合AI大模型技術進展進行版本迭代,另一方面拓展智能體應用場景至全學科、全學段,并在豐臺全區大力推廣這一創新成果。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