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聚焦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把德育貫穿于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全過程”,為新時代如何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指明了方向。
作者:劉宴兵(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聚焦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把德育貫穿于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全過程”,為新時代如何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指明了方向。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堅持黨的領導是德育工作方向正確的根本保證。新時代教育工作者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深入學習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明確德育工作的目標和任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持續提升以身立教、以德潤心的行動自覺。要完善德育體系。德育是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系統工作,做好新時代德育工作需要加快構建分層次、分階段的德育工作體系:小學階段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和規則意識;初中階段要著重打牢思想基礎,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考;高中階段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素養,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和法治意識;大學階段則要強化使命擔當,引導學生將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要加強隊伍建設。一切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高素質的工作隊伍,培養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德育工作隊伍是做好新時代德育工作的前提基礎。各級各類學校應進一步弘揚教育家精神,持續做好教師德育工作,引導他們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智育與德育相輔相成,智育的發展為德育提供了認知基礎。要挖掘學科德育元素。深入挖掘專業學科中的德育元素,將德育融入課堂教學,努力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良性互動,將德育融入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統一。要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情境教學、項目式學習等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的重要手段。廣大德育工作者要進一步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道德真諦、在探究中感悟道德力量,提升其道德實踐能力。要推動數字賦能德育工作。適應“人工智能+教育”全球數字教育變革新趨勢,統籌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應用于立德樹人各方面、各環節,打造網絡德育特色品牌。
體育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體質,還能夠錘煉其意志品質。要強化體育鍛煉。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持續增強學生體質。要教育引導學生在學習掌握相關知識、技能、技巧的基礎上,培養體育鍛煉的積極態度,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要弘揚體育精神。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和競技意識,通過比賽和訓練,讓學生在挑戰中鍛煉意志力和毅力,培養規則意識、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傳遞公平競爭、團結協作的理念。要促進德體融合。在體育活動中通過制定比賽規則、強調團隊協作等方式,融入規則意識、集體榮譽感等德育內容,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學會遵守規則、尊重對手、團結協作,不斷提升學生的規則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實現體育與德育相互促進。
美育既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也能陶冶其道德情操。要普及美育課程。美育課程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的基礎。要按規定開好音樂、美術、舞蹈等美育課程,讓學生了解藝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其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在藝術創作中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要廣泛開展美育活動。美育活動是提升學生道德情操的有效途徑。通過組織開展藝術節、文藝匯演等活動,讓學生在欣賞和參與中感受美的魅力。通過組織作品展覽、文藝比賽等方式,讓學生在藝術創作和表演中展示才華和風采,提升其道德品質和人生境界。要注重校園文化建設。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打造校園文化,在校徽、校歌、校服、校報、校網中體現學校育人理念,在校園建筑布置、景觀設計、室內環境中體現育人底蘊,以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陶冶學生愛校愛國的情操。
勞動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更能夠錘煉其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要加強勞動教育。勞動教育是培養學生勞動觀念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要開好勞動課程,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實踐,引導學生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體認勞動不分貴賤,熱愛勞動。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要弘揚勞動精神。通過加強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培養學生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道德品質。要開展勞動實踐。在勞動實踐中融入責任感、使命感等德育內容,實現勞動與德育有機融合。在勞動課程中,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參與社會服務、義務勞動、校園勞動、家務勞動等方式,讓學生在勞動中學會承擔責任、履行義務,提升其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
《光明日報》(2025年07月01日 15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