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講;不能孤立于學生自身專業之外,而是要為學生提供從事專業學習的更強引導與動力。
【備課錦囊】
作者:何建宇(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思政實踐”課程組負責人)
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講;不能孤立于學生自身專業之外,而是要為學生提供從事專業學習的更強引導與動力。
清華大學向來就有重視學生社會實踐的傳統,逐漸形成了“思政+實踐”的思政課教學模式。2022年,“思政實踐”作為一門本科生必修思政課單獨開設,成為清華大學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的核心舉措之一。
去年,我作為授課教師帶領清華大學行健書院“思政實踐”課程支隊的30名同學走進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及其周邊縣市開展思政實踐。在當地,我和同學們俯下身走基層、搞調研,圍繞“兵團建設史”“新質生產力”和“民族團結”等主題走進政府機關、基層村莊與特色企業,同當地干部群眾開展座談交流和調研訪談,深入感悟新時代黨中央做好邊疆治理、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思政理論課堂中講述的高質量發展、邊疆治理、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等知識點,也活靈活現地鋪展在同學們面前。
感悟偉大成就同時,師生們更汲取到了豐沛的精神力量。望著被稱為“戈壁灘上的生命渠”——十八團渠的一汪綠波,我們追溯了1300多名解放軍官兵在王震將軍指揮下,手持坎土曼、鐵鍬在戈壁荒原上晝夜奮戰的奮斗史,深刻感悟兵團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時代內涵;站在號稱“天下二十六雄關最后一關”的鐵門關,我們重走了人民解放軍入疆路,深切感受了軍墾戰士在黨的領導下一手拿槍、一手拿鎬,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風采;我們還走訪了鐫刻著“兩彈一星”精神密碼的馬蘭紅山軍博園,在“馬蘭魂”雕塑前、在“夫妻樹”下、在防空洞中感受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奮斗干驚天動地事,無私奉獻做隱姓埋名人”的崇高精神……
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行走背后,是學校的高度重視和用心用情搭建的課程體系,確保了思政實踐課從頂層策劃到末端落實的系統推進。課程保障上,學校成立了以校黨委書記邱勇為組長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與思政課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在全校范圍內統籌調配優秀師資,確保經費資源,并建立多部門協調機制,即接即辦高效處理各類問題。課程設計上,始終緊扣“中國式現代化”這條主線,圍繞“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以人民為中心”“黨的建設”四個版塊16個主題徐徐展開。出行前,學校領導領銜、多學科知名專家帶來精彩的行前主題講座;實踐中,授課教師為同學們開展專題輔導講座,全程組織研討思考;回校后,同學們要匯報實踐成果。這種理論講座、實踐出行、小班輔導和報告總結的閉環課程設計,讓教學目標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大江南北,皆為課堂!”“思政實踐刷新了我對社會的理解、對國情的認知,從田野課堂中得出自己所困惑問題的透徹答案”——這是“思政實踐”課程收到的一份份“熱氣騰騰”的評價。火熱的實踐,是最有說服力的教材;這片熱土,是最寬廣的課堂。在馬蘭紅山軍博園,我帶領同學們合唱紅色歌曲《祖國不會忘記》。無論是對我,還是對同學們而言,“我把青春融進祖國的江河”都不只是一句歌詞,更是我們同先輩跨越時空的對話……
《光明日報》(2025年05月27日 14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