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考生及家長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高校,6月11日,北京理工大學舉行2023年校園開放日。
各專業分別要學習哪些課程?具體深造和就業方向如何?2023年高考已順利結束,為讓考生及家長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高校,6月11日,北京理工大學2023年校園開放日舉行,中關村、良鄉兩校區對外開放,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北京招生組及22個學院現場對招生政策進行解答,并讓考生及家長深度體驗校園的文化氛圍。新京報記者現場了解到,今年,北京理工大學面向北京招生計劃為257人,招生規模保持穩定。
6月11日,北京理工大學學生在現場展示機器人。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高一學生參加校園開放日,提前規劃未來專業選擇
機器人團隊展示參賽成果,宇宙飛船模型矗立在校園中……6月11日,在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校區內,幾十個招生宣講展臺前熱鬧非凡,十余所兄弟高校也設置展臺為家長及考生答疑解惑,帶來最新的報考咨詢。
上午11時許,宇航學院展位吸引了不少學生,“把基礎知識學好,參與一些科創類的競賽提升自己。”面對一名拿著一摞資料咨詢的男生,現場老師耐心說道。原來,這是一名來自北京市廣渠門中學的高一學生,他告訴記者,自己從小便對工科感興趣,早早定下了目標。但隨著知識的增加,對醫學也產生了興趣,“因為在工科和醫學之間糾結,所以特意趁開放日來北理工看看,和專業老師聊聊,提前規劃。”他說道,神情認真、言語堅定。
高中學生也來到學校現場了解專業情況。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不僅北京的考生,來自河南的考生小李也來到了現場,他于6月9日便結束了當地的高考,“我已經報名強基計劃,如果考上了,我想讀本碩連讀的專業,和教授們聊了之后對大學學習更加憧憬了。”小李說道。他一直在北理工物理學院展臺前咨詢專業相關問題,“小伙子,你要自信,相信自己有本事能做好!”物理學院院長姚裕貴笑著鼓勵道。
小李同學的阿姨段女士介紹,孩子就讀于鄭州當地一個重點中學,平時成績優異,“苦讀十幾年,高考是人生的轉折點,但不是到本科就結束了,還要往上走。”段女士說道,孩子也對繼續深造表示認同。
北理工公布三大招生亮點,鼓勵考生堅定學習
在中關村校區中教一層報告廳,北京理工大學2023年招生政策宣講會分上下午兩場進行,同步在線直播。北理工相關招生負責人介紹,2023年學校將繼續穩步推進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和書院制育人,繼續推行以學生為本的招生政策,在全國大部分省份承諾滿足考生前三專業志愿,鼓勵考生以興趣和志向為出發點進行科學報考。
學生、家長在北理工各學院展臺前咨詢。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今年,北理工招生政策方面有以下新亮點:一是新增“協和醫班”,由北京理工大學和協和醫學院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共同選配導師進行聯合培養,按照4(本科)+4(直博)方式培養,共有醫學、群醫學與公共衛生、醫學與生命科學、藥學、醫學與理學交叉融合、生物醫學工程6個培養方向;二是新增“李澤湘雙創特色班”,由“最懂創投的教授”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領域專家李澤湘教授指導,協同北京理工大學多學科專家團隊,培養能駕馭科技與產業發展雙向需求的卓越工程師與行業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按照4(本科)+3(碩士)方式本碩貫通培養;三是新增“量子信息科學”本科專業,聚焦以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測量為代表的量子信息技術前沿領域,培養符合量子信息科技發展實際需求并善于理工融合的科技領軍人才。
對于新專業,物理學院副院長楊艷波介紹,目標是要培養國家最急需的、前沿領域的人才,新專業有就業前景和潛力,物理學院注重基礎學科的培養,亦可為學生未來在其他專業的轉型和選擇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北理工信息與電子學院招生組趙老師介紹,當天家長和考生們對就業和深造問題非常關心,學院在現場對不同的專業方向都做了詳細介紹,現場展示了自主研發的成果,證明學院在科研方面的實力,讓學生可以對自己未來在科研和就業方面有明確的預期。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