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后,伴隨而來的是填報志愿、錄取等工作的陸續推進。對此,警方近日梳理出近年來針對考生和家長的常見的詐騙手法向社會發出預警:支付關口,一定要守好;無法鑒別的信息,千萬不要點擊;無法確定的機構,絕對不要相信。
“提前查分”鏈接別點擊 高考分數是考生和家長關心的重點。詐騙分子通過短信發送帶有木馬鏈接的虛假提前查分網址,一旦點擊進入,木馬病毒便會自動植入手機,從而獲取手機所關聯的銀行卡等信息。詐騙分子通過攔截獲取支付驗證碼,就可以經網購消費變現或者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等方式獲利。 警方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時應認準教育部門指定的查詢方式及查分網址,不要輕易點擊手機短信里來歷不明的鏈接。如果不慎點擊,要立即卸載手機上的支付寶等快速支付工具,確保資金安全,并在備份手機通訊錄等重要信息后,將手機重置或恢復出廠設置,或向專業技術人員求助清除病毒。 “志愿填報”APP或帶病毒 高考剛結束,很多考生家庭已經開始比對各大高校往年的錄取分數,琢磨志愿填報。有的家長在上網搜索高考志愿時,會跳出很多“高考志愿填報”APP,這些APP安全嗎?從警方反饋的消息稱,這有可能是詐騙分子設下的陷阱,以此獲取考生的個人信息,從而為下一步精準地實施招生詐騙打下基礎。 警方提醒:考生及家長最好不要在手機論壇、非安全電子市場下載此類手機應用,可選擇在應用寶等安全電子市場下載并安裝手機管理,定期查殺病毒。并且,填報志愿最好還是以各高校公布的往年招生情況、今年招生政策與教育部下發的高考志愿填報指南為主,不要過分相信網絡中的大數據。 不請自來”通知書有“貓膩” “某某同學,我院決定錄取你入某某專業學習,請你于某年某月某日憑本通知書到學校報到……”近年來,常有考生接到“不請自來”的錄取通知書。這些學校不僅招生書籍上找不到,而且考生本人也未填報。 警方提醒:詐騙分子一般通過郵局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提供私人賬號,讓考生將學費、教材費等費用打入其銀行賬戶進行詐騙。有的錄取通知書里會附上一張銀行卡,或者提供一個賬號,讓家長預交學費。然而,一般正規院校寄來的銀行卡是沒有激活的卡,需要考生帶上身份證在銀行激活登記,如果查詢時銀行卡已被激活,考生就要多個心眼,以防上當受騙。銀行賬號要注意查詢是否為對公賬號,若是私人賬號就不要轉賬。考生可在教育部門官方網站查詢自己的錄取信息,及時打電話到錄取學校進行確認,再預交學費。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