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晨光剛驅散晨霧,海川教育集團瀚陽學校一年級16班的同學們就與家長一起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親子食育研學活動。本次活動將課堂延伸至農場,通過沉浸式體驗讓學生們了解 “從土地到餐桌” 的全過...
夏日的晨光剛驅散晨霧,海川教育集團瀚陽學校一年級16班的同學們就與家長一起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親子食育研學活動。本次活動將課堂延伸至農場,通過沉浸式體驗讓學生們了解 “從土地到餐桌” 的全過程,在親手勞作中感受生命成長的奧秘,在團隊協作中體會收獲的喜悅,幫助孩子們建立與自然的深度聯系。
剛踏入農場,孩子們就被眼前的場景吸引。他們紛紛發出驚呼:“哇,這里有這么多瓜果呀,我今天一定要好好采摘我最喜歡吃的蔬菜。”
在采摘環節開始前,農場的工作人員來到蔬菜采摘區,為孩子們現場講解相關知識。從蔬菜的生長周期,到如何辨別成熟度、正確采摘的方法,孩子們圍在一起,聽得津津有味。“原來黃瓜要選表皮帶刺、顏色鮮綠的,采摘時要輕握瓜身,小心別傷到瓜蔓!” 孩子們的眼睛里閃爍著求知的光芒。聽完講解,大家紛紛化身 “實踐小達人”,迫不及待要大顯身手。
走進種植區,一個個小小的身影穿梭在田間地頭。“爸爸快看!玉米的胡子變咖啡色啦!” 這頭傳來蘇文尚驚喜的聲音。謝明軒興奮地撥開層層綠葉,和爸爸一起用力,“嘿喲!” 掰下了沉甸甸的金黃玉米棒,爸爸擦擦汗說:“原來一根玉米要長這么久!” 李昕源對媽媽說:“媽媽,這個紫茄子好亮,像你的絲絨裙子!” 宋羽嬋小心翼翼托著茄子,媽媽笑著幫她剪下,并說:“小心它的刺,農民伯伯每天要摘好多呢。”
黃瓜架下,孩子們踮著腳尋找頂著小黃花的 “綠翡翠”,小手被毛刺扎得癢癢也樂此不疲;西紅柿藤前,紅彤彤的 “小燈籠” 被輕輕摘下,還帶著太陽的余溫;圓滾滾的紫甘藍像個神秘星球,幾個家庭合力才把它 “請” 出菜地;最激動的是發現藏在藤蔓下的條紋西瓜,“砰砰砰” 的敲擊脆響引來了歡呼,爸爸們當起了 “大力士”,說道:“嚯!真沉!這一夏天的陽光雨露都在里面了!”
孩子們或彎腰或伸手或輕摘,一會兒筐子里面就裝滿了新鮮蔬菜。他們有的舉著剛摘的黃瓜開心展示,有的專注找尋藏在葉間的 “寶藏茄子”,汗水混著泥土沾在臉上,田園間回蕩著歡聲笑語,孩子們第一次真切地觸摸到勞動的快樂與喜悅。
活動轉至豆腐工坊,熱氣氤氳中,一場關于食物 “蛻變” 的體驗正在上演。在活動開始之前,豆腐工坊的老師向孩子們介紹了豆腐的相關知識,孩子們通過示范了解豆腐的制作過程,同時還學習到豆腐的營養價值。
接下來,孩子們開始動手實踐。他們直觀地感受到了豆子的大小和形狀,明白了把大豆浸泡好的原因,也知道了最后要攪拌得充分均勻,這樣才能保證豆腐更加細膩。
在制作過程中,楊洺皓疑惑地問媽媽:“媽媽,豆子怎么變成牛奶了?” 李得賓和媽媽合力推動沉重的石磨,看著金黃的豆粒在磨盤的轉動下化作雪白的漿液汩汩流淌,一圈又一圈,即使手臂發酸也不停歇,他說道:“原來香香的豆漿,要轉這么多圈!”
當老師將鹵水緩緩滴入大桶,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屏住呼吸,瞪大眼睛。只見乳白的豆漿在氤氳熱氣中,漸漸凝結成云朵般的豆花,孩子們驚嘆道:“哇!像云掉下來了!” 驚嘆聲此起彼伏。之后,孩子們把豆花細心包裹、壓制成型,最終變成方方正正、溫潤如玉的豆腐,他們伸出小手輕輕觸摸那份溫熱與實在。
帶著親手采摘的各色蔬菜和溫熱的豆腐回家后,傍晚的飯桌成了最生動的課堂。孩子們變身為 “小廚師”,開啟了快樂的創意烹飪環節,一道道美味佳肴隨之誕生。
從沾滿泥土的手指,到推動石磨的酸痛手臂,再到端起空碗時燦爛的笑臉——這一天,孩子們用小手觸摸了食物的 “生命旅程”,家長們也重溫了久違的感動。晚飯后,孩子和家長用筆觸記錄下內心的觸動,將勞動中的所想所悟凝結成真摯的文字。
蘇文尚在記錄中寫道:“炒菜時差點被油濺到,這才知道媽媽每天做飯有多不容易。以后我要多幫媽媽做家務,讓她也嘗嘗我做的愛心晚餐。” 李昕源媽媽則表示:“小不點們從城市的柏油路走到田間地頭,和小同學們吹著清涼的山風、在田野間肆意奔跑、觀察一只螞蟻的行進路線、采摘最中意的蔬果、品嘗熱乎乎的豆腐,腳底沾滿的泥土里混合著自然的味道,他們感受到了友情之珍、勞動之美、豐收之悅,我們這些家長也重溫了童年的感覺、體會到了久違的舒暢和歡快。”
本次海川教育集團瀚陽學校一年級16班開展的親子食育活動,讓孩子們在采摘蔬菜、制作豆腐和創意烹飪的過程中,完整體驗了 “耕耘 — 收獲 — 分享” 的過程。孩子們不僅掌握了簡單的勞動技能,更懂得了珍惜糧食、尊重勞動的意義,這種在實踐中獲得的認知,將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寶貴的財富。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