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高新區豐奧嘉園小學舉行了2024-2025學年末全體教師會。此次會議以“回望 聚力 蓄能”為主題,旨在全面梳理過去一學年的教育成果,合理規劃暑期工作,并為學校未來發展明確方向。會議期間,學...
近日,濟南高新區豐奧嘉園小學舉行了2024-2025學年末全體教師會。此次會議以“回望 聚力 蓄能”為主題,旨在全面梳理過去一學年的教育成果,合理規劃暑期工作,并為學校未來發展明確方向。會議期間,學校領導班子與全體教職工齊聚一堂,通過回顧奮斗歷程、凝聚發展共識、規劃提升路徑,為學校的品質化建設增添新動力。
會議伊始,豐奧嘉園小學副校長張軍芳回顧了學校過去的一學年里,在教育教學改革、團隊建設、品牌項目突破這三大關鍵維度上取得的成績。
在體育教育方面,學校踐行“以體育人”理念,成果斐然。在區運動會上,學校精心策劃并完美呈現了600人繩操大型展演。展演中,隊列編排巧妙,韻律節奏動感,團隊協作默契,三者深度融合,以宏大的場面和磅礴的氣勢,充分展示了體育育人的豐碩成果。同時,“七彩課堂”不斷提升品質,涵蓋籃球、足球、田徑、花樣跳繩、啦啦操、行進管樂、呂劇等七類素養課程。這些課程豐富多樣,滿足了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發展需求,逐漸成為學校辦學特色的一張亮麗名片。
教師隊伍建設也是學校的一大亮點。在國家、省、市、區各級優質課、新苗課、“走青春路 做育花人”等各類教學比賽中,該校教師憑借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創新的教學理念,斬獲了百余獎項。這些獎項不僅是對教師個人教學水平的肯定,更實現了以賽促教的新突破。獲獎成果在全校范圍內產生積極輻射效應,有力地推動了教研工作的開展,青年教師的成才率也因此得到顯著提升。
在校園建設方面,書香校園工程取得顯著成效,營造了濃厚的讀書氛圍。體育大課間創新模式全面推行,讓學生在課間既能鍛煉身體,又能享受運動的樂趣。學歷案引導下的課堂變革不斷向縱深推進,“學-教-評”一致性教學設計框架持續迭代升級,實現了學生成長與教師發展的雙向賦能,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此外,面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學校以制度建設為切入點,聚焦安全底線、師德素養、專業能力三大核心領域,構建起可持續提升的長效機制。
在安全管理方面,學校建立了“一崗雙責”安全管理體系,嚴格把控食堂食材溯源環節,從源頭上保障師生飲食安全。同時,優化教師值班輪崗制度,實現課間活動網格化監管全覆蓋,確保校園安全無死角。此外,規范課堂安全預案,并每月開展安全主題演練,切實提高了師生的應急避險能力,目前師生應急避險能力達標率達到100%。
在制度建設方面,學校修訂了《教師工作手冊》等一系列規章制度,通過年級組對標自查、學科組互評反饋、校級專家督導三級聯動的方式,對備課、上課、作業批改等教學環節進行精細化管理,推動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學校開展“教育初心”主題師德教育活動,組織教師簽署《廉潔從教承諾書》,建立有償家教“一票否決”監督機制,引導教師堅守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同時,以“學歷案”研究和使用為依托,實施新教師“青藍工程”結對培養、骨干教師“項目領航”課題攻堅、名師“智庫輻射”區域送教等舉措,全方位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展望新學年,學校提出“教師發展先行”戰略,倡導“修身、厚德、研學”的蓄能路徑,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積蓄核心動力。
在教師生活關懷方面,學校倡導教師每日運動一小時,鼓勵教師高品質陪伴家人,深度體驗所在城市的風土人情,助力教師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動態平衡,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在紀律要求方面,學校強化紀律紅線意識,重申“三嚴禁”工作要求,即嚴禁有償家教、嚴禁體罰學生、嚴禁敷衍履職,并推行“24小時通訊暢通響應制”,確保在面對突發事件時能夠第一時間做出響應,實現家校溝通無縫對接。
在暑期規劃方面,學校實施“教育敘事寫作行動”,要求教師利用假期時間,以教育敘事的形式記錄教學實踐中的點滴感悟和寶貴經驗。同時,開展“共讀一本書”活動,全體教師共讀《教案的革命:基于課程標準的學歷案》,班主任共讀《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等教育專著,研讀覆蓋率達到100%。通過這些活動,推動教育理論向教學實踐的高效轉化,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此次學年末會議為豐奧嘉園小學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相信在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將在教育之路上不斷邁進,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