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山東財經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張紅燕,黨委副書記、院長楊春曉,黨委副書記王偉,留學生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王征帶領學院中外師生代表50余人前往商河縣開展非遺人才交流互鑒活動,與商河縣...
4月18日下午,山東財經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張紅燕,黨委副書記、院長楊春曉,黨委副書記王偉,留學生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王征帶領學院中外師生代表50余人前往商河縣開展非遺人才交流互鑒活動,與商河縣文化館共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實踐基地。商河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帥,商河縣旅游局局長劉長清出席活動。
商河縣鼓子秧歌作為聞名遐邇的民間藝術瑰寶,已被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本次活動為中外師生搭建起一座近距離觸碰與感悟非遺魅力的橋梁。在孟子書院前廣場,商河鼓子秧歌表演以磅礴的氣勢拉開序幕。隨后,來自非洲的留學生也獻上了熱情奔放的非洲傳統舞蹈。中國傳統大鼓與非洲的手鼓鼓點此起彼伏,帶來了文化的交融與碰撞。
活動現場,來自商河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龍熙表示,“身為商河人,看到家鄉的鼓子秧歌借助學校的國際化平臺走向更廣闊的舞臺,我感到無比自豪。未來,我將把家鄉的傳統文化精髓融入日常教學,用生動鮮活的示例,讓外國友人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深深感受到商河文化的深厚底蘊!”來自非洲的留學生Ekechi Solomon Nwewo分享了他的感受,“非常感謝學校和商河縣為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平臺,精彩的鼓子秧歌讓我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也體會到不同文化之間交流互鑒的重要性,期待未來有更多這樣的機會。”
近年來,山東財經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以及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探索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有效方式。
為推動實踐基地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創新工場,更好地服務地方,深化校地協同,張紅燕提出雙方合作的“三步走”計劃:短期實現鼓子秧歌的體驗與傳播,中期開展研究與創新合作,推動“中文+秧歌”教材開發,爭取納入學校孔子學院課程體系。長期推動其產業化與國際化發展,助力中華文化 “走出去”,讓實踐基地成為文化傳承與交流的亮麗名片。
山東財經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張紅燕與商河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帥共同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基地揭牌。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楊春曉代表學院簽署共建協議。
(稿件來源:山東財經大學)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