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濟南市的教育界,有這樣一位令人敬佩的老教師,她以無私的奉獻精神和深厚的教育情懷,默默耕耘在公益輔導的道路上,一干就是30年,用知識的光芒照亮了無數學困學子的前行之路。她,就是山東省“...
在山東省濟南市的教育界,有這樣一位令人敬佩的老教師,她以無私的奉獻精神和深厚的教育情懷,默默耕耘在公益輔導的道路上,一干就是30年,用知識的光芒照亮了無數學困學子的前行之路。她,就是山東省“最美五老”、省教育廳化學教改組帶頭人、濟南中學退休高級教師——徐克琳。
徐克琳老師自20世紀80年代起便在教育一線默默奉獻,她的課堂生動有趣,深受學生喜愛。然而,退休并未成為她教育生涯的終點,反而成為她公益輔導事業的起點。自1995年起,徐克琳便在自己家中開設了免費的化學輔導班,專門針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義務輔導。這一堅持,便是30多個年頭,不僅解決了許多家庭的經濟負擔,更為這些孩子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
30多年來,徐克琳的家中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和求知的渴望。每當夕陽西下,總有幾個孩子背著書包,滿懷期待地走進徐克琳的家門。在這里,他們不僅學到了化學知識,更感受到了徐克琳那份溫暖而堅定的教育情懷。徐克琳總是耐心地解答每一個問題,用生動的例子將復雜的化學原理簡單化,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據統計,這30多年來,數百名學生得到了徐克琳的悉心教導和學業上的巨大收益。其中不乏從學困生華麗轉身為學霸的勵志故事,更有許多孩子在徐克琳的引導下,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最終走上了科研的道路。徐克琳用她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教育就是點燃火焰”的真諦,讓每一個走進她家門的孩子都能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和溫暖。
除了在家中開設輔導班,徐克琳還積極參與社區開展的輔導轄區困難子女公益活動。她深知,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而貧困家庭的孩子往往更需要社會的關愛和支持。因此,徐克琳總是毫不猶豫地站出來,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滿腔熱情為這些孩子提供幫助。
每年的暑假,當孩子們沉浸在假期的歡樂中時,徐克琳卻忙碌在社區的公益輔導班上。從2021年起,她參加了社區開辦的“七彩夏日,快樂成長”青少年暑期公益課業輔導班,與社區的孩子們一起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假期。在這個輔導班上,徐克琳不僅負責課業輔導,還積極參與素質拓展課程的設計和實施,努力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全面發展的平臺。
徐克琳深知,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塑造人格、培養品德的過程。因此,在輔導過程中,她總是注重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鼓勵他們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在她的悉心教導下,孩子們不僅學業成績有了顯著提升,更在品德修養和綜合素質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社區的公益輔導班為徐克琳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舞臺,讓她能夠有機會將知識傳授給更多的孩子。每當看到寬敞整潔的教室和孩子們專注的神情,徐克琳總是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滿足。她常說:“這里的環境整潔,設施完備,讓我能夠更好地發揮余熱。我愿意將我所有的知識教授給更多的孩子,讓他們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和自信。”
徐克琳的奉獻精神不僅得到了社區居民的廣泛贊譽,更成為了許多年輕教師的榜樣。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退休不退崗、努力發揮余熱”的深刻內涵,激勵著更多的人投身到公益事業中來。在徐克琳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社區公益輔導的行列中來,共同為孩子們的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
除了在教育領域的卓越貢獻,徐克琳還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曾擔任過省政協委員、濟南市民盟濟南市委常委等職務。她始終關注教育公平和社會發展問題,積極建言獻策,為推動社會進步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如今,徐克琳已經步入了人生的暮年,但她的教育情懷和奉獻精神卻從未減退。她依然活躍在公益輔導的舞臺上,用自己的知識和熱情為孩子們的成長保駕護航。她說:“我現在應該算是80后了,但我的心永遠年輕。如果有可能,我要堅持到90后,繼續為社區做貢獻。”
徐克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教育的真諦和公益的價值,成為了人們心中永遠的“最美教師”,她也獲得了山東省“最美五老”的稱號。她的故事激勵著更多的人投身到教育事業中來,共同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自己的力量。
期待千千萬萬的像徐克琳老師一樣的好老師,為更多的孩子帶去知識和希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翱翔,讓每一份愛心都能在社會的大家庭中傳遞和延續。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