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畢業(yè)的最后一年中,不論是大學生還是研究生,又或者是博士,都有著一個艱巨的寫畢業(yè)論文的任務,這也是對學生們能力的考核。寫作完成后,導師們會齊聚一堂,開始一場答辯,就是針對學生的論文,提出...
即將畢業(yè)的最后一年中,不論是大學生還是研究生,又或者是博士,都有著一個艱巨的寫畢業(yè)論文的任務,這也是對學生們能力的考核。
寫作完成后,導師們會齊聚一堂,開始一場答辯,就是針對學生的論文,提出建設社的意見,并且指出其中的問題,不過華南理工大學的一場答辯卻格外火爆,坐滿了吃瓜群眾。
學術妲己再現(xiàn),答辯現(xiàn)場坐滿吃瓜群眾,被導師痛批只能尷尬賠笑
本科學生在最后寫論文的時候可以說是非常煎熬的一段時光,畢竟是第一次接觸論文這個東西,不管是寫作方式,還是格式上,甚至是寫作方向都是一頭霧水。
最后答辯的時候也是一問三不知,只能一直的重復“不好意思”“抱歉”,不過有了本科時期的經(jīng)驗,研究生的時候?qū)懻撐木蜁稳杏杏嘁恍┝耍挥谜f已經(jīng)讀到博士的同學了。
但是在華南理工大學的一場博士生答辯現(xiàn)場,卻出現(xiàn)了戲劇化一幕,而且有不少人還特地跑到答辯現(xiàn)場去吃瓜,結果也沒讓“觀眾”們失望。
通過在場同學錄的視頻可以看到,有一位女同學一直前面尬笑,一名導師對于這篇論文提出了很多問題,很顯然言語中充滿了不滿意三個字。
但其中的一句話卻引起了大家注意,這位老師說道:“沒關系,反正你的導師會給你安排工作,你以后的人生還要往上走”,而這句話,就是在場為什么會有這么多“觀眾”的原因。
原來這位女同學在入學的時候就與自己尚未離婚的導師在一起了,并且導師也是不遺余力了為她鋪好了很多路,在讀期間發(fā)布了很多共一,甚至還有NATURE。
很顯然這位女博士的實力與她的頭銜并不匹配,而且道德也存在問題,不過就像這位正直的導師說的,她的路還會往上走,因為她下個月就已經(jīng)要去川大當副教授了。
與她同流合污的導師也已經(jīng)與自己的妻子離婚,和她領證了。這樣的消息傳出后,很多人都稱她為“學術妲己”,并且將這位正直的導師稱作“學術姜子牙”。
這樣令人三觀炸裂的事件其實并不少見,在學術界經(jīng)常會有一些類似的事件,不管曝光了多少教授,多少“妲己”,還是沒能制止,學術界真的需要像視頻中那位導師一樣的優(yōu)秀教師。
作為老師要有底線,不能違背道德師德,學校也要嚴查亂象
關于高校內(nèi)導師與學生不清不楚的消息層出不窮,這種高校潛規(guī)則的火苗總是撲不滅,不僅僅是教授通過權利去控制女同學,現(xiàn)在學生借此來為自己謀得好處的現(xiàn)象也不斷增多。
這種高校亂象如果想要解決,教師就要做出表率作用,保證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守住底線,不做有違師德的事情,這樣才稱得上是合格的教師。
在學生成長的每一個教育階段中,老師都要保障自己的能夠遵守教師規(guī)范,不做出格的事情,尤其是大學的老師或教授。本身自己就是眾多學生學習的榜樣,在學術界也是佼佼者。
做出這種有失道德的事情非常不應該,在學生之中樹立起的形象也會轟然倒塌,作為學生們的領路人,就要起到積極作用。
既然選擇了成為一名老師,就要謹記自己的使命,不留余力的幫助同學邁向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想要從學生身上索取到什么。
如果用這種方式來培養(yǎng)研究生,培養(yǎng)博士,那么這些頭銜也都是名存實亡,將來擁有真材實料的高材生就會越來越少,對各方面發(fā)展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寫在最后
老師們既然決定成為了老師,就要做到心中有信念,用自己的學識來教好學生,將這份智慧傳遞下去,培養(yǎng)出對國家有幫助的人才。
包括中小學和高中老師,雖然學生們尚未成人,未來的路也還很長,但是對于學生的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年的積累,從小學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了。
想要學生成長為一個健康,三觀正,積極樂觀的學生,就要打好底子,這樣也會增加學生進入高校學習的機會。
既然成為了老師,就要保證自己擁有合格的教學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比起學習,道德品質(zhì)對于學生們更為重要,老師們要為同學樹立起好的榜樣。
今日話題:你覺得如何制止這種高校亂象?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若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來源:本文內(nèi)容搜集或轉(zhuǎn)自各大網(wǎng)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zhuǎn)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聯(lián)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nèi)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fā)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wǎng)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