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系列叢書計劃出版18卷,將為海內外學界了解、利用清華簡提供幫助。
4月27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研究與英譯系列叢書發布。據悉,該系列叢書計劃出版18卷,將為海內外學界了解、利用清華簡提供幫助。
2008年7月,約2500枚(含殘片)流散境外的戰國竹簡,入藏清華大學。經專家鑒定,其內容多為經、史一類涉及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內容的典籍,大多在已經發現的先秦竹簡中從未見過,具有極高學術價值。
自2011年初發布第一輯研究成果以來,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以每年一冊的速度推出清華簡的整理報告。整理報告目前已順利出版十二輯。自入藏和刊布以來,引起海內外學界的廣泛矚目。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研究與英譯系列叢書計劃出版18卷,由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黃德寬教授組建的中方團隊,與美國芝加哥大學顧立雅中國古文字學中心主任夏含夷組建的翻譯團隊合作完成,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一卷《〈逸周書〉諸篇》書影。受訪者供圖
本次發布的第一卷《〈逸周書〉諸篇》由芝加哥大學顧立雅中國古文字學中心主任、著名漢學家夏含夷教授負責翻譯和撰寫。本卷收錄了清華簡《命訓》《程寤》《皇門》《祭公之顧命》《保訓》《封許之命》等六篇與《逸周書》相關的文獻。前兩章節與附錄部分詳盡介紹了《逸周書》的文本歷史及其與清華簡的關系,其余章節則是對清華簡六篇文獻的精心翻譯注釋,并探討了文獻的流傳等問題。
該叢書每一卷都會介紹學界最新的研究情況,并由出土文獻研究領域專家對簡文進行注釋、翻譯。各卷收錄的文獻將遵循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著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校釋》中的排序。叢書將清華簡原文、隸定文字、現代漢字和英文一并呈現。
為確保質量,英譯團隊成員定期開會討論和審查彼此的工作,最后的文稿經過國際同行專家嚴格評審。目前,叢書后續篇卷的撰寫和翻譯工作已全面展開,將陸續出版,與讀者見面。
發布會上,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表示,本套叢書是古文字工程普及推廣工作的重點成果,古文字工程的開展應當深入挖掘古文字的思想內涵,堅定文化自信,加強國際交流和文明互鑒。清華大學出版社社長邱顯清認為,叢書首卷的面世,對于整套叢書而言是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良好開端,也為后續圖書的著譯和出版提供了參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