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學院為此次校長培養項目配備了陣容強大的“導師團”,包括9位理論導師、10位實踐導師,以及兩位特邀的數字化指導專家。
“歡迎你們來到北京、來到北京教育學院,希望校長們在我們的校園里,大家一起學習、一起成長!”3月28日,在教育部新時代中小學名校長培養計劃北京教育學院基地啟動儀式上,北京教育學院黨委書記肖韻竹向來自全國12個省市的15位校長學員如是說道。
記者了解到,教育部近日啟動了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2—2025),從全國遴選了300位教師校長作為培養對象,在10個名校長培養基地、10個名師培養基地進行為期三年的連續性系統化培養。其中,北京教育學院是名校長培養基地中唯一一家省級專業院校,承擔了15位中小學名校長培養任務。
豐富研學課程、雙導師制,“一人一案”助力校長成長
如何培養新時代的“大先生”?項目負責人、北京教育學院教育管理與心理學院(教育干部學院)院長胡淑云在解讀培養方案時表示,基于學院以往培養名校長的經驗,學院按照新時代名校長培養計劃的要求,研制了獨具北京教育學院特色的培養方案。
“同時我們特別注重學員自身的學習方案,第一次集中研學的核心內容就是指導學員研制個人學習計劃,也就是‘一人一案’,體現高端培訓的個性化。”胡淑云表示,整體課程設計和培訓推進的落腳點在于校長思維品質的改進,課程只是載體,“我們希望真正能夠幫助學員的是他們思維品質的提升,能夠自覺地進行理性的、系統化的、具有邏輯的思考。”
記者了解到,在為期三年的培養周期中,北京教育學院堅持“三年三步走、各步重其重”的策略,第一年為“啟航”階段,著力于“敬業務本”,第二年為“導航”階段,著力于“博學篤行”,第三年為“護航”階段,著力于“求實創新”。基地設置內容豐富的研學課程,幫助15位校長學員有序扎實推進培養計劃,切實有效提高學習質量。
啟動儀式后,15位名校長學員將在此開啟為期一周的深度集中研學活動,參與包括校長學員三學五講與導師診斷導學、以“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的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為主題的研討和課題研究指導專題導師講堂、“知己知彼”體驗式研學凝聚班級文化建設、名校長工作室建設與數字化專題研討等活動。
記者注意到,北京教育學院為此次校長培養項目配備了陣容強大的“導師團”,包括9位理論導師、10位實踐導師,以及兩位特邀的數字化指導專家。其中,實踐導師有北京市第一實驗學校校長李希貴、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北京實驗二小校長蘆詠莉、北京一零一中校長陸云泉等。
培養為學、為事、為人示范的新時代“大先生”
“六年前有幸與北京育英學校合作,我們從育英學校引進了矩陣式文化管理模式和九年一貫制育人課程體系,這種做法充分印證了來自京城名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模式,在大西北偏遠地區的一所縣城學校,可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陜西省神木市第十一中學校長劉雪松作為學員代表,在發言中分享了自己學校發展的故事,同時感慨在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過程中,名校能夠起到應有的引領和示范作用,而名校長在其中起到的關鍵性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對于將要在北京教育學院名校長培養基地度過的三年學習時光,劉雪松表示,自己期待能夠豐富和提升個人的理論素養,形成更系統的辦學思想,未來也將以名校長工作室為載體,建設區域校長發展共同體,帶動區域內校長隊伍素質整體提升。
“好校長是在實踐中一步一步干出來的,名氣大小不重要,需要的是優秀的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好校長。”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副院長于京天表示,做校長要凝聚各方合力為孩子成長,需要意志情懷和圣人之心,衷心希望參訓校長以實踐導師為榜樣,做好校長持續終身的修煉。
肖韻竹也表示,希望各位校長學員充分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雙導師+”等優質培訓資源,在教育境界、辦學思想、實踐創新等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成為能夠引領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名校長,成為為學、為事、為人示范的新時代“大先生”。
記者了解到,作為專門從事中小學干部教師繼續教育的專業院校,北京教育學院在校長培訓領域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較高的知名度,這也是其第三次參與名校長培養的國家行動。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