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利益的誘惑,對人性是一個特別殘酷的考驗。”
成立27年,在園幼兒1萬余名,全國31所直營分園,24所園陸續轉型普惠,北京地區轉型普惠園所占比達86%……如果要“數字畫像”,以上幾個數字能夠勾勒出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大致的樣貌特征。
這個學前教育集團背后的掌舵人是朱敏。“我們經歷了中國學前教育事業百年難遇的大發展時期,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特別夢幻。”自1995年第一所幼兒園成立以來,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始終清醒認知自身定位及使命,在學前教育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緊跟政策導向,順應家長需求。
對民辦幼兒園而言,86%的“普惠率”是個不俗的表現。面對轉型普惠后的利潤下降,為什么仍然堅定選擇轉型?朱敏的回答是:作為學前教育的舉辦者,頭腦清醒是最重要的。
“金錢利益的誘惑,對人性是一個特別殘酷的考驗。必須要做到,別人熱的時候,你要冷靜,別人冷靜下來,你也要冷靜,認清哪些可以為、哪些不可為,然后有所為,有所不為。”朱敏說。
2022年9月,北京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的教師蹲下來和新小班幼兒在玩戶外游戲。受訪者供圖
關注入園難問題,帶頭響應普惠政策
20世紀90年代末期,國內學前教育的供需狀況出現“拐點”。
一方面,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學前教育被推向市場,民辦園受政策鼓勵進入發展期;在上世紀90年代國企改制、“關停并轉”潮下,公辦幼兒園數量及幼兒園整體數量大幅消減;另一方面,出生幼兒數量上升,人們對學前教育重視程度提升,供需矛盾逐漸顯現。
“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市場主體的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已經從逐年增多、應接不暇的家長咨詢中感知到:學位不夠。
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的第一所幼兒園在1995年5月開始招生。不同于當時大批同質化的公辦園,特色是雙語、寄宿,收費每月1500塊錢。這個價格在當時并不低,很快,一次性招滿;第二年招生,報名的人比招的多。“既然大家都希望入園,那我們就多開幾個班。”于是拿出學校的辦公用房,增開三個班,結果,又一次性招滿。
朱敏至今印象深刻。一次有位家長來咨詢,朱敏問:給誰咨詢?那位家長指了指懷里幾個月大的孩子。朱敏被驚到了:“他還不夠年齡,還要三年后才能入園呢!”但是家長說:我必須提前排隊,否則三年后我就報不上名了。”
接下來幾年,通過向區教委申請辦學場所和自己投資建設幼兒園兩條途徑,在第五年時,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有了3園4址。“報名的孩子特別多,我們既被動又主動地擴張了。”
到2010年,供需矛盾已經非常明顯。這一年,朱敏就北京市學前教育情況做了大范圍調研,發現學前教育學位數量不足,“入園難”問題顯現。朱敏通過北京市政協向政府提出:要提前規劃、加大投入、增加學位。
2010年是我國學前教育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節點。這年11月初,學前教育“國十條”(《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印發,明確要求各省編制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按時間節點推動學前教育發展,增加學位、緩解“入園難”問題。
同時,“國十條”也明確提出“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舉辦幼兒園”,特別提到“扶持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
北京是國內最早執行三年行動計劃的省市。那時相關政策尚未完善,沒有政府補貼機制,對普惠園的收費要求是每月不超過2000元。區教委根據各民辦園實際情況,引導條件適宜的民辦園選擇轉型,而能否轉型,要靠舉辦者自覺自愿。有些園房租很高,轉型后可能入不敷出、無法運營,不適宜轉型,教委不會強制。“只有舉辦者、家長、教委三方同意,一個園才能夠轉型。”朱敏說。
緊接著,北京市首批轉型普惠的民辦幼兒園公布,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在石景山區的雍景園名列其中。
對民辦園來說,轉型普惠必然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利潤下滑。為什么依然選擇了轉型普惠?
朱敏向記者還原了當時的內心想法:“北京市落實國家政策,總要有人帶頭。我一直認為,我們辦園過程中得到了政府大量的扶持。區教委找我們談的時候,也提出減免房租,經過核算,轉型后還能夠運營得下去。如果學費下降,石景山家長們負擔得以減輕,所以家長也是歡迎的。”
“所以我就說,行,我們帶這個頭。”朱敏回憶道。
朱敏和幼兒園的孩子們一起游戲。受訪者供圖
控制成本,啃下“降費不降質”硬骨頭
轉型普惠不是拍腦袋把學費降下來這么簡單。具體執行時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
北京市教委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要讓家長滿意、要保證教師隊伍穩定、要保證降費不降質。“由于完全沒有先例和經驗可以借鑒,我們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心里其實還是挺忐忑的。”朱敏說。
首先,教師隊伍問題。學費降低,園所收入減少,老師們擔心:工資會不會下降?在幼兒園召開的教職工代表大會上,很多老師表達了擔憂和焦慮。為了穩住這批教師,朱敏分批給老師們開會,并請財務人員一起給老師算賬,承諾工資不會降,并把這一點寫進合同里,打消老師的顧慮。
家長們也有諸多擔憂:擴班什么時間施工?新施工的房間有沒有污染?……從家長角度考慮,朱敏“盯死”施工流程。
更重要的,如何保證降費不降質?質量一旦下降家長不認可,就會沒有足夠的生源,這不是一個長遠的發展模式,但教育質量需要一定的投入來保證;如果學費降了,更多孩子希望入園,面臨學位不足時是否還有資金投入?……要把“好事辦好”,需要一個周密的方案。
朱敏意識到,在收入減少的情況下,控制運營成本非常重要。幼兒園進行了財務核算:房租減免為幼兒園減少了很大的成本負擔,同時,朱敏采取了兩個有力措施來控制成本:一方面通過集團采購,來降低幼兒園采購成本,把節省的資金放到投入上;一方面在日常運營經費上“節流”, 節約紙張等材料,愛惜設備玩具、延長使用壽命,動員每一個人勤儉辦園。此外,收費下降后,擴大班額增加學位,用這部分增加的學費收入投入幼兒園的運營。
通過“多管齊下”保證運營及投入,最終幼兒園也向家長們作出承諾:轉型后教師隊伍不變、核心課程保留、主體性課程特色不變。家長們懸著的心終于落下了。
在以后的若干年中,為應對“普惠園入園難”問題,朱敏還提出提高幼兒園容積率以增加學位的建議。與之呼應,北京市也給出了力度較大的扶持,設置擴班獎,民辦園增加一個班,給予配套資金30萬。隨后北京市又通過建設“小規模教學點”等措施增加學位……朱敏告訴記者,在2018年,北京市“入園難”問題基本解決。
能轉盡轉,北京地區86%園所轉型普惠
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旗下的園大規模轉型為普惠性質,是在2018年。這是我國學前教育發展史上另一重要節點。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公布,學前教育領域掀起巨大波瀾。“這個文件對于2010年以來一部分資本進入學前教育領域過度逐利行為引起的一系列問題,非常有針對性、非常及時。兩個關鍵詞:深化改革和規范發展。改革方面,強調了普及普惠;規范方面,強調了安全優質。”朱敏說。
2019年1月,國務院又印發《關于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小區配套幼兒園應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辦成公辦園或委托辦成普惠性民辦園。
“這些年來,學前教育體制越來越完善,規劃管理越來越科學,政策越來越有針對性……”朱敏指出,這一次的行動,教育、財政、住建、發改委等多部門聯動,克服了諸多困難,通過各種各樣的措施,構建起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政府的補貼政策也在完善。北京市政府制定了新的收費標準,每生每月向家長收取750元,市級財政補貼1000元,部分區級財政還補貼500元,“這樣算下來,雖然物價在漲,但是算下來一個月有2200塊錢,就比我們之前的收費(1950元)還增加了一些。
同時,2018年北京也在全國率先開始實施幼兒園督導評估制度,全面規范幼兒園的辦學管理和質量。同年,責任督學上崗掛牌督導,每一個幼兒園都有責任督學。在朱敏看來,這些是保證幼兒園規范優質發展的重要措施。
在這些政策的支持下,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旗下園所開始大規模轉型普惠:2018年轉型4所,2019年轉型6所,2020年轉型5所,2021年、2022年各轉型一所。這19所普惠園占集團在京幼兒園總數的86%。另外,集團在其他地區共9所幼兒園,也已有5所轉型為普惠。“我們基本上做到了能轉盡轉。”朱敏說。
2020年疫情襲來,幼兒園遲遲無法開園。朱敏觀察到,北京市政府非常堅定,沒有因為疫情停止推進民辦園轉型普惠工作,重要的是,對于補貼言而有信、及時到位。朱敏告訴記者,幼兒園停課雖然沒有學費收入,但是轉型為普惠后,補貼是收入中最大的一項,北京市普惠園因疫情停課的幾個月,補貼是照常下發的。“這樣一來,其實救活了一批幼兒園,也保證了現在的普惠園在絕對數量上沒有減少。”
朱敏內心很清楚,做教育投資,要以法律法規為準繩,以兒童發展為核心和根本,而且要做好長期的、低回報的準備,如果不遵循政策導向、不顧市場需求,盲目擴張、盲目逐利,最后一定會被市場淘汰。
2022年10月,大班孩子和老師在“共慶國慶”紅色主題環創中一起討論紅軍跨過金沙江、翻越雪山時的發生的故事。受訪者供圖
保持危機意識,為舉辦托育做準備
“我愛你中國”“祝福祖國73歲生日快樂”……今年九月最后一個周日,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孩子們用上百幅繪畫、手工作品,將教學樓走廊裝飾一新。細心的人會看到,每幅作品上都有一個二維碼,掃碼可以聽到孩子稚嫩的童音,每個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著祖國和家鄉的故事。
對小朋友來說,愛國很抽象,怎么讓他們理解自己和國家的關聯?朱敏說,園長帶領老師們創造性地把美譽和德育相結合,小朋友們積極參與,認真地講故事,老師把孩子的聲音錄下來,通過新媒體的手段,讓其他小朋友都可以聽到。“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創新,讓我很驚喜。”
在朱敏看來,目前老百姓需要的不僅僅是“普及普惠”,還需要“優質安全”。而普及普惠才能夠為教育的優質安全提供好的環境和氛圍。
“這幾年下來,教育領域從投資人到園長到老師,都冷靜了很多。”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朱敏認為,這時候正好靜下心來,把目光聚焦到孩子身上,埋頭研究教育教學。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幼兒園的發展又迎來新的挑戰。到今年為止,集團所有園所都完成了招生目標,但隨著新生兒數量進一步下降,朱敏不得不思考:一旦出現學位空置怎么辦?
這十年來,朱敏的危機意識從未消退。“我一直給園長講一句話:有一天一覺醒來,我們周邊全是公辦園,會面臨著什么樣的挑戰?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在哪兒?拿什么去說服家長來選擇我們?”
在強烈的危機意識下,多年以前,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就在為舉辦托育做鋪墊。在每年的學前教育宣傳月普及育兒知識,開設親子班讓家長了解早期教育的方法,做線上講座、到社區做宣傳……這些都在為舉辦托育做準備。
北京市自2020年2月開放托育機構營業執照登記,目前,已經備案的托育機構尚不能滿足家長‘安全、便捷、專業’的托育服務需求。
今年9月22日,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代表市政府報告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情況。據悉,北京將研究出臺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相關政策,擴大幼兒園托班規模,滿足2-3歲嬰幼兒入托需求。明年將進一步擴大幼兒園托班試點規模。
朱敏認為,在幼兒園開設托班順應了家長的需求。目前一些商業資源辦的托育成本高、費用貴,不少家長難以接受。“這是一對矛盾,如果補貼跟上來、費用降下去,普惠性托育就能辦起來,也會在家長中受歡迎,從而支持當前的生育政策。”
現在,朱敏至少要花三分之一的精力考慮托育相關工作。她透露,明年9月,如果政策允許,集團會讓一部分學位有空余的幼兒園開設一個托班。同時,托育課程已經在編寫中。“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父母送到托兒所了。所以現在要重新辦托育,我的心情是蠻期待的。”
【案例名片】
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于1995年創建,是北京首批日托和全托兼收的民辦幼兒園。歷經27年的發展,現有31所直營分園,遍布北京及全國8個省市,在園幼兒1萬余名,員工1900余人。倡導“民主、和諧、人文、創新”的辦園精神,先后被評為教育部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試點園、市級早教示范基地、北京市民辦教育先進單位,還是北京市民辦園中首家市級示范園。朱敏,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碩士,任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創始人、總園長。
【同題問答】
新京報:未來,你希望在哪些方面推動教育發展?
朱敏: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教育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接下來我將持續關注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通過教育研究引領教育實踐的全面提升,加強幼兒園、家庭共育,重視農村地區的教師培訓,關注特殊兒童的融合教育,發揮自己的光和熱,為推動學前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鼓與呼。
新京報:展望未來五年,你認為教育領域將有哪些新變化?
朱敏:展望未來5年,學前教育會更加均衡優質發展,普惠性托育體系將建立,人民群眾“入好園”的愿望得以實現,幼兒教師得到全社會的尊重,越來越多優秀的人才加入到教師隊伍中。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