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一張來自山東某重點高中的選科意向表在家長群里引發熱議。表中顯示,該校30多個班級中,僅有4個班級選擇了傳統的“政史地”組合,其余班級幾乎清一色地選擇了“物化”組合,占比高達八成以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濟南報道
2月14日,一張來自山東某重點高中的選科意向表在家長群里引發熱議。表中顯示,該校30多個班級中,僅有4個班級選擇了傳統的“政史地”組合,其余班級幾乎清一色地選擇了“物化”組合,占比高達八成以上。根據教育部辦公廳此前印發的選科要求來看,高校招生多數熱門專業均要求選考物理+化學。尤其是經過去年高校招生錄取情況,不少高一學生家長也對科目選擇有了新的思考。
現象:“物化”組合成選科主流
隨著高中寒假結束,高一學生和家長正面臨選科的關鍵時刻。記者調查發現,與往年相比,今年選擇“物化”組合的學生人數顯著增加。在山東某重點高中,30多個班級中僅有4個班級選擇了“政史地”,其余班級則普遍選擇了“物理+化學”的固定組合,其中“物化生”成為最熱門的選擇,部分學生則選擇了“物化政”或“物化地”。
記者采訪發現,這一現象并非個例,濟南、淄博、青島等地的多所學校也出現了類似情況。例如,淄博一高中選擇“物化”組合的學生比例達到了70%以上。據高青一中教學二部高一級部主任董國棟表示,雖然“物化”組合備受青睞,但部分學生存在盲目跟風的現象,也有學生在興趣與升學之間猶豫不決。
“物化”組合的流行并非偶然。根據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在92個大學專業門類中,55個門類要求必選“物理+化學”,占比高達59.78%。這意味著,選擇“物化”組合的學生在高考志愿填報時將擁有更廣泛的選擇空間。
此外,去年高考文科生的錄取情況也讓許多家長意識到,理科組合在升學與就業方面更具優勢。一位家長透露:“從招生錄取和未來就業的角度來看,‘物化’組合確實更有競爭力,所以我們建議孩子選擇這一組合。”
隨著“物化”組合選科人數的激增,部分學校出現了物理、化學教師緊缺的現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化學老師表示,過去一周只需給三個班級上課,但在“物化”組合人數增加后,未來可能每位老師需要承擔四個班級的教學任務,工作量大幅增加。為應對這一挑戰,部分學校已開始通過增加招聘計劃等方式,提前儲備物理和化學教師。
專家建議:選科應基于興趣與優勢,避免盲目跟風
面對“物化”組合選科人數暴增,不少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呼吁,選科應基于學生的興趣與優勢,而非盲目跟風。董國棟指出:“學生選科應以學得動、學得懂為前提。如果對物理和化學不感興趣或學起來吃力,盲目選擇‘物化’組合可能會適得其反。”
濟南一中高三化學老師夏遠征也強調,選科的首要原則是尊重學生的興趣和特長。他表示:“如果學生對物理和化學不感興趣,即使勉強選擇,未來在學習和就業中也難以找到真正的熱情和動力。因此,選科應從學生的擅長和興趣出發,避免盲目追隨大流。”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