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已經成為一種教育焦慮。在這種焦慮的影響下,很多爸媽從幼兒園開始就給孩子安排各種課程,讓他們提前學習小學知識。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已經成為一種教育焦慮。在這種焦慮的影響下,很多爸媽從幼兒園開始就給孩子安排各種課程,讓他們提前學習小學知識。
很多爸媽雖然認為“提前學”對孩子來說并非好事,但是當看到其他孩子都在學,一種莫名的緊迫感便無端產生——
一位媽媽曾向Professor吐槽:你不提前學,別人學了,孩子就被別人落在后面了。而且,現在很多重點小學都會設置幼升小考試,試題一個比一個難,孩子不提前學,怎么考進去?
為了解決提前學習小學知識給幼兒園孩子帶來不良影響,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
《通知》明確了兩個治理的方向:一是幼兒園及培訓機構不能提前教授孩子小學的課程內容,二是小學起始年級要堅持零起點教學。
Professor認為:教育需要循序漸進,提前把小學的內容灌輸給孩子,超過孩子的能力和發展水平,這無異于揠苗助長。對于幼兒園的孩子而言,與其給他們灌輸小學知識,不如培養一些終身都會受益的好習慣。
接下來,Professor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美國孩子在幼兒園階段需要養成的幾個習慣,這些好習慣同樣也是我們的孩子十分需要的。
壹、閱讀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一個中國普通家庭和一個美國普通家庭為孩子提供閱讀材料的經濟能力大體相當,但是美國兒童的閱讀量卻是中國兒童的六倍。
美國孩子閱讀量大的背后隱藏的是他們從小就養成的閱讀習慣。
美國教育專家認為,從孩子出生起,就應當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并且閱讀量要隨著孩子的年齡逐步增加。
美國的幼兒園為了吸引孩子閱讀,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教室里的每一個角落都會精心擺放各種各樣的書籍,只要不是集體學習時間,孩子們就可以自由閱讀。此外,老師給孩子布置的家庭作業中,會要求學生在每晚睡前閱讀英文讀物。
正如美國一位教育部長所言:“能夠閱讀的孩子是能夠學習的孩子,能夠學習的孩子終將會在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成功。”
貳、獨立
孩子天生具有依賴性,如果不正確引導,就會逐漸讓孩子喪失獨立意識。
生活中,很多孩子習慣了把家人當成24小時的保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穿衣穿鞋不動手;在學校,他們把老師當成自己學習的拐杖,看書讓老師陪,寫作業靠老師催……
如果不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一旦父母和老師離開了他們,他們的生活誰來料理?他們的學習誰來管理?他們會變得手足無措,寸步難行。
美國人特別注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在幼兒園,老師會要求孩子們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勵他們憑借自己的力量和經驗,獨立完成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自己必須面對的事情,而不是想方設法地尋求他人的幫助。
叁、思考
給孩子提出一個問題,讓他們回答,看似簡單的問答互動卻對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十分重要。
加州圣路易斯的一所幼兒園設置了一面“每日一問”墻,每天老師會在墻上寫上一個問題,比如“你覺得狗狗怎么樣?”、“你最喜歡的顏色?”……
孩子們可以自由表達,無關對錯,是要說出自己的答案和理由即可。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引導孩子積極思考,開發大腦。
其實這樣的問答同樣適用于親子互動——當孩子每天回家后,爸爸媽媽也可以給孩子拋出一些問題,問題設置得越簡單越直白越好。但要注意,不要問知識壁壘的問題,確保孩子都可以回答。
瑞思學科英語Professor點評:
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
從孩子的長遠發展考慮,好的習慣一定比課本知識更重要,各位爸媽抓緊時間幫寶貝從小培養好習慣吧!
原標題:教育部禁止幼兒園“小學化”,孩子奮斗的“起跑線”要轉移了!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