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的“焊接泰斗”、 我國焊接專業的創建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潘際鑾在北京逝世。
4月19日記者獲悉,我國著名的“焊接泰斗”、 我國焊接專業的創建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潘際鑾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潘際鑾。受訪者供圖
清華大學發布的訃告顯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焊接工程教育家和焊接工程專家、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潘際鑾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4月19日在北京逝世。
據清華大學官網,潘際鑾1927年12月24日出生于江西瑞昌,1944年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8年畢業于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并留校任教至今。曾于1992年至2002年受聘擔任南昌大學校長。1956年4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據悉,抗日戰爭爆發后,潘際鑾和一家人顛沛流離,其間自學了大部分小學和中學的知識,并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昆明中山中學。1944年,潘際鑾進入西南聯大機械工程系,并在聯大三校復員北返后轉入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繼續學習,畢業后他留校擔任助教,后被推薦到哈爾濱工業大學讀碩士研究生,師從焊接專家普洛霍洛夫,從此投身焊接科學與教育事業,一生與焊接結下不解之緣。
“國家需要,我必須得去,畢竟辦法總比困難多。”潘際鑾長期從事焊接科學技術研究,取得了多項重要創新性成果,在不同歷史時期,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創造了多項“第一”。 他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臺電子束焊機,合作制造出我國第一根6MW燃汽輪機壓氣機焊接轉子,在國內外首創爬行式全位置弧焊機器人,擔任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實用型核電站秦山核電站的工程顧問,為我國第一條時速350公里高速列車在北京奧運會前順利開通作出貢獻。
記者了解到,潘際鑾推動了先進焊接技術裝備在國家重大工程中的應用。訃告顯示,他曾獲得眾多榮譽和獎勵,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科技成就獎、中國焊接學會最高榮譽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曾被授予北京市特等勞動模范,兩次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曾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