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宣傳學校人才引進政策,廣納優秀人才,南京工程學院將參加高校人才網將于2021年5月29日(周六)在上海舉辦首屆海歸英才暨國內高層次人才現場交流對接會。此次活動將引進RPO招聘服務模式,會前明確人才...
為宣傳學校人才引進政策,廣納優秀人才,南京工程學院將參加高校人才網將于2021年5月29日(周六)在上海舉辦首屆海歸英才暨國內高層次人才現場交流對接會。此次活動將引進RPO招聘服務模式,會前明確人才與單位的意向,現場進行面試交流,現誠邀有意加盟海歸英才及高內高層次人才參加此次活動,請有意向參會的海歸人才及國內高層次人才填寫報名表及上傳附件簡歷,以便單位人事處詳細了解您的個人情況。
活動地點:中國·上海·徐匯區·上海衡山賓館(三樓百花廳)
活動時間:2021年5月29日(周六)14:30-17:30
報名通道:
http://bm.gaoxiaojob.com/vj/wFUUon5.aspx
本次洽談會針對參會人才免費,不收取參會人才任何費用。
2.活動咨詢:
咨詢熱線:020-83627641
咨詢微信:13822103064(小招)、18922491690(小高)
添加微信請備注“姓名+學歷+專業+畢業院校+529上海現場對接會”,我們將邀請您加入活動交流群,隨時掌握最新活動及招聘信息。
活動詳情鏈接:
http://www.gaoxiaojob.com/zhaopin/zhuanti/boshizhaopinhui2103/index.html
3.入場方式:
學歷驗證:應往屆博士、碩士人才可持學生證、學位證或個人簡歷入場。
南京工程學院是一所具有百年辦學歷史的江蘇省屬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地處鐘靈毓秀的六朝古都南京,坐落在風景秀美的方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北麓。校園占地近3000畝,建筑面積80多萬平方米,湖光瀲滟,白鷺翩飛,被評為南京高校最美校園。學校現有專業學院16個,本科專業70個,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萬余名,碩士研究生600余名。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形成了以工學為主,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藝術學、理學等多學科協同發展的學科體系。2020年工程學(Engineering)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學校在百年辦學歷程中,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秉持 “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不斷弘揚“知行統一,創業創新”的校園精神,著力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
為加快推進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工程大學建設,推動教學科研工作高質量發展,現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內外優秀學者加盟我校!
一、招聘崗位
序號 | 單位 | 崗位 | 一級學科 | 學科、專業方向 | 學歷學位 |
1 | 機械工程學院 | 教學科研崗 | 機械工程 | 機械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管理學(工業工程)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物聯網工程 | ||||
2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教學科研崗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金屬材料工程、復合材料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3 |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 教學科研崗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燃煤高效利用、清潔燃燒、制冷與空調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能源與動力工程(電廠控制與運行) | ||||
核科學與技術 | 核工程與核技術(核能發電與工程、核技術應用) | ||||
電氣工程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新能源方向) |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新能源方向) | ||||
土木工程 |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建筑節能減排、供熱) | ||||
4 | 電力工程學院 | 教學科研崗 | 電氣工程 |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博士研究生 |
5 | 自動化學院 | 教學科研崗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 博士研究生 |
機械工程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工業工程 |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 ||||
電氣工程 | 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 |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 | ||||
6 |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 教學科研崗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物聯網工程 | ||||
7 | 計算機工程學院 | 教學科研崗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網絡空間安全 | 網絡工程 |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 | ||||
軟件工程 | 軟件工程、數據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 | ||||
8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教學科研崗 | 工商管理 | 市場營銷、技術經濟與管理、企業管理 | 博士研究生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管理科學與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大數據管理與應用 | ||||
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 情報學 | ||||
經濟學 | 應用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數量經濟學 | ||||
9 | 建筑工程學院 | 教學科研崗 | 建筑學 | 建筑學 | 博士研究生 |
土木工程 | 土木工程 | ||||
10 | 藝術與設計學院 | 教學科研崗 | 藝術學 | 產品設計、攝影、視覺傳達設計、動畫、工藝美術、工藝設計 | 博士研究生 |
11 | 汽車與軌道交通學院 | 教學科研崗 | 交通運輸工程 | 交通運輸工程(交通控制工程、軌道交通管理) | 博士研究生 |
機械工程 | 車輛工程 | ||||
12 | 環境工程學院 | 教學科研崗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環境工程、水質科學與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化學工程、應用化學、工業催化 | ||||
13 | 外國語學院 | 教學科研崗 | 外國語言文學 | 英語 | 博士研究生 |
14 | 數理部 | 教學科研崗 | 數學 | 計算數學、應用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 博士研究生 |
物理學 | 凝聚態物理、光學 | ||||
15 | 體育部 | 教學科研崗 | 體育學 | 體育教育與訓練學、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學 |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
16 | 工業中心 | 教學科研崗 | 機械工程 |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 博士研究生 |
電氣工程 |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電路與系統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應用技術 |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信號與信息處理、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自動化、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 ||||
17 | 南京工程學院-燕山大學聯合研究院 | 教學科研崗 | 機械工程 | 流體傳動與控制、機械電子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18 | 能源研究院 | 教學科研崗 | 電氣工程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博士研究生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人工智能、計算機應用技術 | ||||
19 | 智能電網產業技術研究院 | 教學科研崗 | 電氣工程 |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氣傳動、電機與電器、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20 | 智能裝備產業技術研究院 | 教學科研崗 | 機械工程 | 機械電子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21 | 康尼機電產業技術研究院 | 教學科研崗 | 機械工程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電氣工程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機與電器 |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自動化、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 ||||
22 | 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 | 教學科研崗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 |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自動化、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 ||||
23 | 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研究院 | 教學科研崗 | 藝術學 | 設計學 | 博士研究生 |
24 | 學報編輯部 | 其他專技崗 | 社會學 | 社會學 | 博士研究生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自動化、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
機械工程 | 機械電子工程 |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通信工程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二、應聘條件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和規章,具有良好的師德品質和職業精神,身心健康;
2、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
3、年齡要求:博士研究生年齡在35周歲以下,即1986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具有副高職稱者,年齡不超過40周歲,即1981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具有正高職稱者,年齡不超過45周歲,即1976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4、應屆畢業生必須在2022年3月31日前畢業并取得相應學歷學位;留學歸國人員須在2021年3月31日前取得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國(境)外教學科研機構學習同期畢業人員,指在國(境)外教學科研機構學習,與國內應屆畢業生同期畢業的留學人員,同期畢業的時間要求與國內應屆畢業生一致;
5、取得祖國大陸全日制普通高校學歷的臺灣學生和取得祖國大陸承認學歷的其他臺灣居民應聘時按照國家和我省有關規定執行。
三、人才待遇
按照《南京工程學院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實施辦法(修訂)》的有關規定執行(見附件),具有中國籍的應聘人員原則上進事業編(港澳臺地區應聘人員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特殊高端人才具體待遇面議。
四、考核方法
學校人事處/人力資源管理與交流中心(合署辦公)初步審核應聘人員材料,分送相關學院(中心)。學院(中心)組織面試(含試講、學術講座等),考核具體時間由學院(中心)通知應聘人員,并對應聘人員的思想政治表現、道德品質、業務能力、所提供材料真實性等進行全面審查。
五、公示和聘用
擬聘人員名單經研究后在校園網人事處/人力資源管理與交流中心(合署辦公)信息公告欄進行公示,公示期為一周,擬進編人員相關材料報送上級主管部門審核和備案。
體檢合格后(參照《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執行)與學校簽訂聘用協議。受聘人員按規定實行試用期。試用期考核不合格者,取消錄取資格。
通訊地址:南京市江寧科學園弘景大道1號 南京工程學院
人事處/人力資源管理與交流中心(合署)
郵政編碼:211167
附件:
南京工程學院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實施辦法(修訂)
一、基本原則
(一)科學規劃、按需引進。高層次人才引進必須與學校的發展目標相一致,既要充分考慮教學科研工作的需要,又要有利于促進學科專業建設與發展,有利于人才隊伍的優化和整體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團隊建設和人才培養,有利于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突出重點、統籌兼顧。重點引進重點建設學科、發展前景較好的新興學科和學校優勢學科急需的高水平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領軍人才,同時統籌考慮其他學科建設急需的教學科研骨干。
(三)嚴格程序、規范操作。高層次人才引進必須嚴格考核程序,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堅持標準、全面考核、規范操作,確保引進人才的質量。
(四)任務明確、責任落實。高層次人才引進實行校院(部、中心)兩級管理、以院(部、中心)為主體的方式。學校加強對師資隊伍建設的宏觀指導和重大問題的協調,職能部門強化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各教育教學單位作為人才引進工作的主體,實行院長(主任)為第一負責人、黨政共管負責制。
二、引進對象的層次和條件
根據實際條件,將高層次人才分為學術領軍人才、學術拔尖人才、優秀學術骨干等層次。
(一)第一層次:學術領軍人才
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身心健康,治學嚴謹,開拓創新,具有良好的教學、科研和管理能力;掌握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學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能負責本學科建設工作,帶領梯隊成員進行科學前沿研究;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和突出的學術成果,在本學科領域有一定的學術知名度,與國內外同行有著廣泛的學術聯系。具有教授專業技術職務或已被海外知名高校聘為教授職務,曾擔任省部級重點學科帶頭人、省部級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年齡在50周歲以下,近5年來取得的業績達到了以下條件中的3項(海外歸國人才須達到2項以上):
①主持過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或主持過國家級科研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
②獲得過國家科技成果獎勵(排名前5),或省部級科技進步(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前2名),或省部級科技進步(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一),或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前3名)、二等獎(第1名);
③經同行專家確認,在本學科權威刊物上以第一作者發表一定數量的高水平學術論文,或出版過有一定影響的專著;
④經同行專家評議,并經學校組織評定確認在本學科某些領域取得了特別突出的學術成就。
(二)第二層次:學術拔尖人才
1.教授(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
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治學嚴謹,開拓創新,具有很強的團結協作精神和學術組織管理能力;在國內學術界有一定學術成就和影響,具有較強的學科梯隊建設能力和組織領導能力,年齡在45周歲以下,原則上應具有博士學位(不具有博士學位的必須主持過國家級科研項目,40周歲以下必須具有博士學位),具有獨立指導博士生或數屆碩士研究生經歷的優先考慮。近5年來取得的業績滿足下列條件中的3條(海外歸國人才須達到2項以上):
①主持完成過國家級科研項目1項或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
②獲得過省部級科技進步(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排名前三,或二等獎排名前二,或三等獎排名第一,或省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前2名)、一等獎(第1名);
③以第一作者在本學科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理工類5篇以上,文史類8篇以上,其中被SCI、EI、CSSCI等刊物收錄3篇以上;或在國家級出版社出版過專著;或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以上;
④經學校組織評定確認在本學科某些領域取得了比較突出的學術成就,或具有突出的工程技術能力與專長。
2.從海外知名大學或國內著名高校(“985工程”高校)畢業的博士研究生
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治學嚴謹,開拓創新,善于合作;具有較強的從事教學、科研能力或工程技術創新能力。第一學歷原則上為國內知名大學(“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畢業,年齡在35周歲以下,近5年來取得的業績滿足下列條件之一:
①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2項以上或作為主要參加人完成國家級科研項目(排名前三)2項以上;
②在本學科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理工科類5篇以上、文史類8篇以上,其中,至少有2篇發表在本學科權威刊物上;或在國家級出版社出版專著1部以上;或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以上;
③學校發展急需,經組織專家評定具有突出的科研水平或工程技術能力與專長。
(三)第三層次:優秀學術骨干
1.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年齡在40周歲以下,具有很強的團結協作精神和良好的學術組織能力,研究方向為學校重點建設學科專業、傳統優勢學科專業和新興學科專業建設急需。近5年來取得的業績須滿足以下條件中的2項:
①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1項以上;或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以上(排名前二);
②以第一作者在本學科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理工科類5篇以上、文史類8篇以上,其中至少有2篇被SCI或EI收錄;或在國家級出版社出版專著1部;或獲得發明專利1項;
③學校發展急需,具有豐富工程實踐背景,經考核確認具有某一方面專長的工程技術人員。
2.國內知名大學、研究院所畢業的博士研究生。年齡在35周歲以下,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已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學術科研成果,本科階段的專業學習原則上需與碩士、博士階段的學術研究方向一致。
三、引進人才的待遇
(一)作為引進的人才除享受國家和江蘇省有關政策規定的待遇外,由學校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外,同時享受下列相應條款所規定的待遇:
1.第一層次
①生活和購房補貼。重點建設的學科專業緊缺急需人才:70-100萬元,其他學科專業建設急需人才:50-60萬元;
②科研啟動費:工科60-100萬元,其他科類30-40萬元;
③三年內,年薪60-100萬元;三年后,考核合格,仍可實行年薪制,金額另議;
④配偶可以隨調。
2.第二層次
①生活和購房補貼。重點建設的學科專業緊缺急需人才:40-50萬元,其他學科專業急需人才20-30萬元;
②科研啟動費:工科20-30萬元,其他科類10-15萬元;
③少數特殊急需的特別優秀的教授三年內年薪30-40萬元,特別優秀的博士三年內年薪20-30萬元,三年后,考核合格,可享受特崗津貼,金額另議;其他人才,三年內除享受學校規定的標準津貼外,每年另享受特殊崗位津貼8-10萬元;
④配偶可以隨調,本科及以下學歷的原則上采用雇員制管理。
3.第三層次
①生活和購房補貼。重點建設的學科專業緊缺急需人才:15-30萬元,985高校或海外知名大學博士20-30萬元或面議,其他學科根據具體情況另議;
②科研啟動費:工科10-15萬元,其他科類5-8萬元;
③按照崗位享受待遇。對于少數特別優秀的博士在完成特定的教學科研任務后,三年內除享受學校規定的標準津貼外,每年另享受特殊崗位津貼2萬元;三年后,經考核成績突出的,特崗津貼可延長一個聘期;
④重點建設學科專業緊缺急需引進人才的配偶,可根據配偶學歷、專業情況,協商酌情考慮安排工作。
(二)“985工程”高校畢業的優秀博士畢業生、具有博士學位的副教授和海外留學回國博士根據業績,經評定符合崗位聘任條件的可實行高聘(僅限一個聘期,叁年),并享受相應的崗位業績津貼待遇,高聘期滿,未取得高聘職務任職資格的,高聘職務予以解聘,并按照協議有關條款執行。
(三)夫妻雙方均滿足學校引進人才條件的,購房補貼可適當提高,額度面議;屬于學校第一層次或第二層次人才引進對象的,在江蘇省政策許可范圍內,可根據情況按照不同用工性質照顧安排一名子女工作(須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
(四)特別優秀的人才,待遇可協商面議。
(五)對于人事關系不轉、可短期在我校工作的特殊高層次人才,可采取柔性引進,進行合約管理,明確聘用人在受聘期間的工作任務和生活待遇等。柔性引進人才須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或國內外著名高校畢業的特需人才,年齡在65周歲以下。
四、人才引進工作程序
(一)確定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人員隊伍狀況及發展要求,充分研究論證,與人事處共同研究后,形成本單位年度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與目標任務。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報黨委常委研究決定后執行,第一、二層次人才引進經主管校長批準后可以不受年度人才引進計劃的限制。
(二)用人單位考核評議。用人單位組織專家對應聘人員進行考核,對其學歷背景、教學科研能力、學術水平及發展潛力及應聘材料的真實性進行考核評議,并形成評議意見,報用人單位黨政聯席會議研究。有引進意向的,對應聘人引進層次提出建議,由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書面意見并加蓋公章后報人事處,并提交相關材料。
(三)學校組織評審。學校組織專家對擬引進人才申報材料進行評審(必要時可組織答辯),確定其入選層次。并根據評審情況擬訂引進意見和學校可提供的人才待遇。
(四)擬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經人才引進工作領導小組討論同意后,提交校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對于根據計劃引進的應屆博士畢業生,實行程序簡化,經用人單位考核、人事處審核、用人單位分管(聯系)校領導同意后,報請主管校長審批。
(五)人事處根據校長辦公會議決定或主管校長的審批意見,確定擬引進人員。
五、保障措施
(一)學校設立人才引進專項經費,主要用于支付引進人才的安家費、生活補貼、辦公經費等。同時,學校為各教育教學單位設立高層次人才引進專項經費。人才引進專項經費專款專用。
(二)學校將對實行年薪制和特崗津貼的引進人才進行聘期目標考核,人事處會同各單位明確擬引進該類人才的具體崗位職責、聘期目標和任務。
(三)學校根據人才引進計劃準備一定數量的人才公寓或預留一定數量的教職工宿舍(商品房房源),供引進人才居住過渡或購買,以保證引進工作順利進行。人才公寓或預留房源由學校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提出分配方案后勤管理處負責落實,用人單位負責做好住房安置中的服務、協調、聯系等具體工作。對人事關系未正式調入我校的引進人才,由學校按其所聘崗位提供校內過渡房。引進人才的房源由后勤管理處負責統一規劃、管理。
(四)作為教學科研崗位引進的人才原則上須具有博士學位,對外語、體育等基礎學科和學校緊缺的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可考慮接受少量碩士研究生,但要求年齡在30周歲以下,第一學歷為本科且畢業院校為“985”或“211”大學,本科、研究生所學專業一致。
(五)對于作為高層次人才引進時隨調的配偶或子女,人事處根據各單位編制及引進人才配偶或子女的情況,提出初步安置意見,一經學校研究決定,相關單位應無條件接受。
(六)各教育教學單位要進一步強化高層次人才引進的主體責任意識,學校將對各教育教學單位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進行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實行獎懲制度。全校各單位要從學校發展的大局出發,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做好人才引進工作。對引進的人才要做到政策到位、關心到位、服務到位,使引進的人才能盡快發揮作用。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執行,由人事處負責解釋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