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南京中醫藥大學淡安書院攜手南京大學匡亞明學院和南京醫科大學天元書院,在江蘇省宜興市太華鎮,聯合開展 “上春山?采藥去?共話新農村” 野外實踐活動,以別開生面的方式,深入探尋中醫藥文化...
5月11日,南京中醫藥大學淡安書院攜手南京大學匡亞明學院和南京醫科大學天元書院,在江蘇省宜興市太華鎮,聯合開展 “上春山?采藥去?共話新農村” 野外實踐活動,以別開生面的方式,深入探尋中醫藥文化與新農村建設的融合密碼,吸引了40名師生參與。
活動首站,師生們走進江蘇九香茶業有限公司。制茶車間里,茶香四溢,在制茶師的悉心指導下,師生們觀摩綠茶與紅茶的加工工藝,沉浸式體驗傳統茶文化如何在新農村產業振興中煥發新生,完成從古老技藝到現代產業的華麗轉身。隨后,眾人的腳步穿梭于太華山新四軍和蘇南抗日根據地紀念館,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駐足龍珠水庫,實地考察生態工程的精妙;在太華富硒文化中心,聆聽富硒產業專題講解,從紅色教育、生態保護到科技助農,全方位構建起多維認知體系。
“這是重樓,又叫‘七葉一枝花’,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功效,當地老百姓常用它來治療毒蛇咬傷。在野外已經不多見了。”在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中藥資源與鑒定黨支部胡楊、張瑜和田方三位老師的帶領下,三校師生分組踏入太華鎮茂花村采藥基地。
山林間,學生們化身 “采藥小達人”,爬山辨識、揮鎬挖掘,車前草、虎杖、金銀花、黃精、艾草等 30 余種藥用植物,在老師的指引和講解中揭開神秘面紗。同學們系統掌握了這些藥用植物的形態特征、生境要求、鑒別要點及藥用價值,讓中醫藥文化在山野間 “活” 了起來。
這場充滿活力與創意的野外實踐活動,在同學們心中激起千層浪。南京大學匡亞明學院的任櫻枝同學驚嘆,“宜興富硒產業把自然資源變成經濟動能,鄉村振興離不開科技賦能與品牌化思維,這簡直是新農村建設的‘寶藏樣本’!” 南京醫科大學天元書院的端木祥源同學感慨:“作為西醫學生,這次野外實踐徹底刷新了我對中草藥的認知,原來普通植物里藏著大學問,這讓我對中西醫協同發展有了全新思考。” 南京中醫藥大學淡安書院的王妙言同學也分享道:“腳踩泥土辨識本草,我真切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傳統醫理,中醫藥文化傳承既要學好理論,更要扎根鄉村實踐。”
據悉,南京中醫藥大學淡安書院、南京大學匡亞明學院與南京醫科大學天元書院自2024年11月起開啟黨建共建新篇章。此次三院聯培實踐是在高質量黨建共建引領下開展的新型教學實踐,采用“校-企-地”協同育人模式,創新打造了“紅色基因傳承+傳統文化賡續+生態文明教育+鄉村振興實踐”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它不僅實現了校際優質教育資源的互通共享,更為青年學子搭建起認知鄉村、服務三農的廣闊平臺,為培養兼具家國情懷與創新能力的復合型拔尖人才開辟出全新路徑。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王赟
校對 王麗麗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