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舉辦“我為良師”大學堂活動,搭建教師發展新格局。活動邀請教育家寄語、讀書沙龍等形式,搭建終身學習理念。線上線下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共建推動教師隊伍專業成長。大講堂第五期開講,關注生成式人...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生動展現江蘇在教育強國建設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探索實踐,全面宣傳各地各校奮力打造“公平共享、全面多樣、開放融合、卓越創新”教育樣板示范高地、扎實推進高標準教育強省建設的新作為新舉措,“江蘇教育發布”開設專欄,展示江蘇教育系統積極助推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生動圖景、鮮活經驗和典型案例。
今天,來看無錫以“我為良師”大講堂、大課堂、大學堂為載體,協同推進“我為良師”全員行動走深走實——
“三堂”構建教師發展新格局
“要當好為人、為事、為學的榜樣,實施德知融合‘根的教育’。”“要做一個高尚的人、大寫的人,擁抱學生、擁抱教育、擁抱國家,實現自我價值,奉獻教育強國。”……不久前,以“為學示范做良師”為主題的“我為良師”大學堂暨“二泉閱談”第六季啟動儀式在無錫舉行。活動吸引近百名錫城教師參與,通過教育家寄語、讀書沙龍等形式,為廣大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現場還發布了“我為良師”大學堂網絡課程、“我的科研工作室”網絡科研工具,以資源共享、平臺共建進一步推動教師隊伍專業成長。
“我為良師”大學堂系列活動是無錫近年來打造的“我為良師”全員行動品牌內容之一,也是無錫市教師發展學院成立5周年之際推出的惠師舉措。自2021年啟動以來,該市緊抓“我為良師”教師隊伍品牌建設,以“我為良師”大講堂、大課堂、大學堂為載體,“一體三翼”協同推進行動走深走實,積極構建教師思想政治建設、師德師風建設、業務能力建設相互促進的教師隊伍建設新格局。
涵養師德,
以大講堂筑牢思想根基
“教師如何在教學現場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師如何指導學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近日,“我為良師”大講堂第五期開講。本期大講堂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推教學方式變革”為主題,邀請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系教授黎加厚作專題講座。在現場問卷獲得教師最感興趣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應用問題后,黎加厚以“做中學”的方式指導教師應用各類模型,解答各類問題,快速生成的教學內容分析和富有啟發性的課堂案例,令參訓教師受益匪淺。
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面對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新要求,無錫創新教育方式,設立“我為良師”大講堂,邀請國內知名學者、專家來錫講學,傳播教育家思想,解讀教育熱點,探尋人工智能與科學教育、工程教育等前沿領域的發展,激發教師教育教學的新思維和新動能。優秀青年教師代表也能登上大講堂的舞臺,話成長、談感悟、展未來。
為充分發揮文化涵養師德師風的功能,“我為良師”大講堂面向社會遴選確定了10個師德涵養教育基地,涵蓋紅色教育文化、優秀傳統文化、科普文化等。各師德涵養教育基地結合自身特色,科學制訂一批具有基地特征、時代特點、地方特性的師德涵養教育課程。例如,無錫市檔案史志館充分發揮地情資源優勢,編纂地情鄉土教材,將傳統文化融入學校地方歷史文化教育;無錫博物院在學術、展覽、課程三個方面為師德涵養提供支持和服務。各地各校也積極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專題教育,組織教職工前往教育基地開展沉浸式培訓、體驗式教學等師德涵育活動,積極營造全市崇尚師德、爭創師德典型的濃厚氛圍。
如今,師德涵養教育基地逐漸成為教師研究的“打卡地”,豐富的實踐課程涵養了新教師們的家國情懷、鄉土情感,增強了思想政治意識,激勵了奮發進取精神。“通過參觀,我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勇于創新、自強不息的精神,我會把這份精神融入課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更好地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無錫市北高級中學新教師楊龍說。
鍛造師能,
以大課堂精準聚力提升
周孝麗老師的“可能性”課堂使用在線數據統計功能豐富了學生對確定、不確定事件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楊宏偉老師在“制作一個盡可能大的無蓋長方體盒子”課中借助AI手段引導學生構建數學模型,共同探索無蓋長方體盒子的奧秘……在本年度首場“我為良師”大課堂展示活動中,無錫各科教師將先進教學理念和人工智能融入課堂,帶來了16節不同學科的優質課。課后,各學科教研員有針對性地指出可優化之處,進一步助力教師提升教學科研能力。
“上好課”是一線教師立足課堂的根本,也是教研的核心。無錫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為立足點,設立“我為良師”大課堂,以教學研評訓一體化為專業內核和建設原則,引導教師把課堂教學水平作為專業發展的關鍵標志,致力于“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名學生”。
在市級層面,無錫市組織省特級教師、“錫教名家”培育對象等與一線教師同開一節課,以同課異構教學觀摩活動為基礎,交流學科育人經驗,共探課堂教學實踐提升路徑;在區級層面,各區域板塊聚焦本區域關注、研究的教學教研主題,以同步網絡直播的形式,向全市分享各學段各學科的課堂教學改進探索與成果,展示素養導向下的課堂教學新實踐;在校級層面,各學校立足自身辦學特色、已有教育改革成果等,積極開展教科研校本研修活動。
大課堂還匯聚全市各類與教師息息相關的課堂教學活動,如公開課、評優課、示范課、技能大賽等,引導教師扎根教學一線、深耕教育實踐。市、縣、校三級貫通的綜合性展示平臺,助推教師在互學互鑒中開闊思路,提升教學水平。“大課堂活動更強調自主學習和積極參與,在兼收并蓄、循序漸進中幫助教師精準、高效地提升教學技能。”無錫市安鎮中學教師尤夢玲說。
此外,依托“我為良師”大課堂,無錫市教育局還與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上海教師教育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簽訂戰略框架協議,專門對種子教師、名師名校長和骨干教師開展訂單式培養。例如,在南京大學設立的“無錫教育南京大學引才工作站”,連續兩年通過暑期研修營創新培育“種子教師”,先后遴選70余名有志于從事教育事業的優秀碩士、博士參加職前培訓,幫助他們提升教育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提升學能,
以大學堂搭建多元平臺
今年教師節,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中國教育干部網絡學院無錫分中心正式開通,這是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在江蘇落地的首家學習中心,也是無錫為教師專業成長助力賦能搭建的有力平臺之一。自“我為良師”大學堂設立以來,無錫聚力為教師學習搭橋梁、建平臺、集資源,激勵教師以“自身的終身學習”引領“學生的終身學習”。
信息加速時代,需要教師保持空杯心態、職業追求。依托“我為良師”大學堂,無錫市教育局圍繞提供學習資源、打造發展平臺、共建公益項目、實施惠師舉措等方面,與無錫新華書店簽訂合作協議,鼓勵教師堅持終身學習、終身閱讀,促進精神成長和專業發展。同時,大學堂緊跟行業前沿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多方“鏈接”優質資源,提供海量的數字教育資源,發布網絡課程和網絡科研工具,為每名教師精準、高效地實現專業發展和個人成長提供重要的資源保障和技術支撐。
對于無錫市梅村實驗小學教師何嬌來說,今年可謂是“上升年”。去年年底獲評無錫市中小學教學能手后,她從學校“種子教師研修營”進入“骨干教師晉級營”,所配套的專業發展定制課程包在內容上也有所升級。“晉級營所提供的理論指導、教科研培訓等更有針對性。”何嬌說,“就拿最近參加的省級觀摩研討活動來說,課上呈現的巧思、專家對新教材的剖析等,對還處在探索新教材階段的我來說,都非常寶貴。”據了解,梅村實小為每一類教師確立不同的發展目標,打造不同層級教師的定制課程包,制訂個性化行動策略,讓各層級教師都能得到適切的發展。
梅村實小教師隊伍的蓬勃發展在無錫并非個例。“我為良師”大學堂積極構建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開展教師發展示范基地校建設,培育了無錫一中、無錫師范附小、梅村實小、東林小學等81所市級教師發展示范基地校。各基地校創新教師發展思路與舉措,充分發揮基地學校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加強與共建學校的互聯互通,通過輪崗支教、骨干送教、聯合教研、雙向督查等形式進行全方位合作與指導,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為教師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大講堂、大課堂、大學堂分別側重教師師德、師能、學能塑造,努力做到‘人人有參與,人人有提升,人人有成果’。”無錫市教育局局長宋新春表示,下階段該市將進一步增強對教育本質與規律的科學認識,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不斷加強無錫地區教師隊伍的建設力度,為全省教師隊伍高質量建設貢獻無錫力量。
來源:江蘇教育報
編輯:王筱
審核:范文 許南欣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