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四年級人間蒸發現象”大火!有人調研了超過3000位家長,發現超過70%的孩子,在四年級后,就從爸媽的朋友圈消失了。從“曬娃狂魔”到“淡定老祖”,到底發生了什么?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
上學前瘋狂曬娃,四年級后人間蒸發……最近有個“四年級人間蒸發現象”大火!有人調研了超過3000位家長,發現超過70%的孩子,在四年級后,就從爸媽的朋友圈消失了。從“曬娃狂魔”到“淡定老祖”,到底發生了什么?揚子晚報/紫牛新聞采訪了幾位媽媽,聽聽他們怎么說。
據說親子關系也有“七年之癢”
有網友發現一個曬娃規律:上學前的娃,朋友圈C位;一二年級,表現好時經常冒泡;三年級,還沒死心,偶爾曬曬;四年級之后,娃開始消失……親子關系經過“七年之癢”,寶寶們的照片正從朋友圈慢慢消失……
對于這個現象,家長王女士深表贊同。“老大小時候天天曬,怎么看怎么可愛,長大了貓狗都嫌。上學前的娃,激發母性;上學后的娃,激怒母性。如今三年級剛畢業,即將步入四年級,朋友圈已經鮮見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手機相冊里這兩年也沒有幾張孩子滿意的照片了。想想平時自己工作忙,孩子學習任務也多,出去玩的時間也少了,另外孩子大了,也不愛拍照片。”
王女士笑著說,三四年級的孩子正是換牙期,也不如小時候可愛了,也不好支配了。“就拿暑假這次出游說吧,花了錢花了時間,孩子不但不領情,還把人氣得夠嗆。“好好的路不走,非要爬樹根,弄得臉上掛彩才作罷。風景區請他拍個照,通常見不到人影的,他都是沖在大部隊最前面,到處探索世界。嘴里還常常抱怨:‘你們大人,就知道拍照!’”
和孩子的“小沖突”變多了
“養娃太費媽,實在沒有心情、沒有力氣曬娃。”家長黃女士表示,小時候,孩子們乖巧人見人愛,現在娃還是那個娃,關系變了,從母慈子孝變成了雞飛狗跳。“我家娃是那種做作業特別磨蹭的那種,一會兒玩玩橡皮,一會兒吃點零食,一會兒上個廁所,家里一有點動靜就要跑出來看怎么回事。看著就來火。”
“‘媽媽,你煩死了!’‘我也討厭做你的媽媽!’逼到急了,這就是娘倆的對話。”黃女士苦笑著說,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跟他的“小沖突”多了起來。
家有雙胞胎的家長李女士表示,她從五六年級開始,就不再曬娃了。以前,孩子田徑比賽、繪畫比賽獲獎,當媽的總忍不住曬一曬。“五六年級以后就不曬了,一來沒這么多課外活動能曬了,再加上有升學的壓力,初中三年沒曬過,整個在朋友圈消失了。前兩天,孩子的小學老師還突然問我,孩子現在怎么樣,在哪里上學等。”
“最近,一閨蜜在朋友圈曬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下一次曬娃可能就是收到重點大學錄取通知書那天吧。”李女士笑著說。
曬娃,那也得娃同意啊
孩子大了,有主見了,拍照和曬朋友圈都得經過孩子的同意。家長高女士說,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出去玩的時間多,有得曬。上了五六年級就很少有時間玩了。上了初一以后,早上能見到她,晚上8點才放學,回家還要寫作業,根本沒時間拍照曬娃。
“早上有時候孩子在梳頭發的時候,我偷偷給她拍一張,她一聽見相機的聲音,本來就有起床氣的她更不愿意了,搶過我的手機直接把照片刪除了。”
家長李女士也表示,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只要給她拍照,她就會嚴肅申明:拍照可以,發朋友圈不行。
“孩子上了高年級以后,作業也輔導不了,只能聽天由命了。作為家長,我們也不用像小時候圍著孩子的吃喝拉撒轉了,人生苦短,父母也該有自己的生活,曬孩子不如曬自己,網紅咖啡館打個卡,也還挺好。”家長王女士表示。
專家建議:
從曬成果到曬過程,激勵孩子成長
江蘇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殷飛老師表示,朋友圈是朋友之間分享生活中喜怒哀樂的空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處于核心地位,他們毫不例外地成為朋友圈的重要分享主題。通過分享,父母們對孩子的成長表達喜悅之情,這樣的成長喜悅每個家庭都有,孩子們之間幾乎沒有太大的層次差別,只有可愛和調皮的類型樣態不同而已,因此在學前這個階段,家長們曬娃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隨著孩子們上學,特別是入學幾年后,孩子們的發展趨于穩定,從外形到表現的變化不大,父母們的驚喜程度在下降。當學業成為孩子的生活主題后,基于學業的層次差別開始形成,無論什么層次,家長分享起來會變得負擔。再加上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隱私意識增強,父母們也不可能隨心所欲地曬娃了。
殷飛建議,家長們可以從曬成果到曬過程,把孩子努力學習和生活的過程曬出來,這樣既能激勵孩子,也能給朋友們以啟發,更能讓朋友們一起見證孩子的成長過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穎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