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常勝梅調研教育工作,視察了3所學校并召開座談會。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趙云燕等參加調研。
近日,泰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常勝梅調研教育工作,視察了3所學校并召開座談會。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趙云燕等參加調研。
3月20日,常勝梅一行首先來到省泰州中學老校區,視察了安定書院、校史陳列室和泰州市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 隨后視察了省泰州中學新校區,聽取了董健校長關于學校總體情況、近年來取得的成績和未來工作思路等方面的匯報。 視察結束后,常部長談了四點感受: 一是學校底蘊深厚。學校從宋代教育家胡瑗先生“明體達用”的教育理念出發,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 二是學校大氣。不僅校園硬件設施大氣,更重要的是學校的老師大氣,能將學校利益、學生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 三是學校注重培養學生靈氣。通過弘文館、文化藝術節、校本課程等全方位鍛煉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靈氣; 四是學校管理有銳氣。無論是制度措施層面的改革創新,還是對教師精、氣、神的培養和團隊建設,都能充分發揚銳意進取的拼搏精神。 同時,常勝梅對學校未來的發展提出三點希望和要求: 一是要立足高起點,打造名校。學校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發展前景,要始終以質量提升為中心,圍繞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調動一線教師的積極性、有利于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這三個方面進一步開展工作。同時,學校要跳出泰州,在打造更多特色教育品牌、提升學生眼界方面繼續深入推進。 二是要立足教書育人,打造名師隊伍。學校歷史上有眾多為學校發展做出貢獻的校長和名師,要把發揮名師效應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通過名師的傳、幫、帶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同時要注重教師意識形態的培養,以主流意識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三是要立足培養合格的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希望學校進一步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促進學生學習達標、體質達標、心理健康達標,同時希望學校通過不斷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教會家長如何與學生進行交流,進一步提升家長的育兒水平,從而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月22日下午,常勝梅一行視察了碑林廣場、學校閱覽室、益清大道、“泰微課”資源室、教學走廊和學校食堂等。 視察結束后,常勝梅要求:學校要安全、平穩地開展各項工作,不斷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 3月22日下午,常勝梅一行視察了鳳凰小學主題展廳、多功能報告廳、開放式圖書館、塑膠運動場、風雨操場、食堂、教室等場所。 視察結束后,常勝梅特別囑咐:隨著學校周邊環形道路的建設完成,學校一定要加強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與管理,確保每一位學生的人身安全。 視察結束后,常勝梅一行來到市教育局召開座談會。 市政協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長奚愛國就全市教育事業發展、學校黨建工作、意識形態工作等方面向常勝梅作了簡要匯報。 一是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開啟“泰州速度”。 二是義務教育全域均衡發展創造“泰州模式”。 三是區域推進素質教育呈現“泰州樣式”。 四是教育質量提升工程筑就“泰州高地”。 五是創新創業教育成為職業教育的“泰州特色”。 六是泰州人民圓夢“泰州大學”。 七是“泰微課”開拓“互聯網+教育”的“泰州路徑”。 八是教師全面全員培訓形成“泰州體系”。 九是關愛特殊學生群體體現“泰州溫度”。 十是泰州卓越教育體系成為未來教育發展的“泰州藍圖”。 一是創新管理體制,學校黨建對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支撐保障功能進一步彰顯。 二是創新工作機制,學校黨建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三是創新實踐載體,“一校一品”黨建文化特色更加鮮明。 一是“第一責任人”工作履職到位。 二是班子成員“一崗雙責”落實到位。 三是紀檢監察組織監督責任履行到位。 四是黨政聯席會工作督導到位。 一是守好學校思想主陣地,切實擔起意識形態工作的責任。 二是完善系統輿情綜合防控體系,全力維護泰州教育良好形象。 三是加強教育宣傳傳遞正能量,努力唱響泰州教育“好聲音”。 奚愛國匯報結束后,常勝梅用“震撼”一詞談了三點感受: 一是市委市政府重視教育的程度令人震撼。堅持把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大財政投入,加大服務保障,動員社會各方力量關心教育、支持教育、興辦教育,形成了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 二是教育創新成效在全省、全國的地位令人震撼。普通高中“行政班+走班”教學管理改革全面展開,教育內涵建設得到新加強,區域推進素質教育自成一體,卓越教師培訓體系向全國推介,“泰微課”工程和“泰州教育大閱讀”聲名遠揚。 三是我市教育取得的工作成果令人震撼。各級各類教育取得了長足進展,很多工作在全省有位置、有影響。學前教育優質園的創建全省領先,義務教育一體化融合發展,全市高考成績再創新高,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捷報頻傳,高等教育實現質的大提升,泰州“教育之鄉”優勢持續放大,教育強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最后,常勝梅對泰州教育提出四點希望: 一是繼續做大做強我市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是泰州的品牌,如何繼續做大做強是一項長期工作。既要守住已有成績,也要在鞏固擴大品牌優勢上下功夫。要高點定位、科學謀劃,打造特色、爭創名校,以品牌名校帶動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全面提升。 二是全力打造我市高等教育的優勢。高等教育在我市起步晚,如何迎頭趕上是一項重大任務。既要培養人才,也要讓人才留得下來。繼續加強我市高校學科建設,使高校專業設置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更加有機結合、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產業。 三是著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教育的制高點,如何長期把握是一項重大課題。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都應強化教書育人職責。加強教師主流價值觀的引導,強化政治引領,牢牢把握辦學育人的正確政治方向。毫不松懈加強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突出抓好課堂、講壇、網絡等陣地建設,不給違法、有害言論任何傳播空間。 四是切實抓好黨風廉政建設。黨風廉政建設事關黨的執政基礎。 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要全面履行“兩個責任”,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始終保持教育系統的清風正氣,樹立教育戰線的良好形象。要大力宣傳各地各校師德師風建設成果和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努力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趕超先進的良好風氣。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