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美,最美是姑蘇。在這座承載著1500多年歷史的古城里,一個個青少年機器人團隊整裝出發,一路過關斬將,走向亞洲、走向世界。姑蘇區青少年機器人科創項目的碩果盈枝,離不開近年來全區“科普教育生態...
蘇州美,最美是姑蘇。在這座承載著1500多年歷史的古城里,一個個青少年機器人團隊整裝出發,一路過關斬將,走向亞洲、走向世界。姑蘇區青少年機器人科創項目的碩果盈枝,離不開近年來全區“科普教育生態圈”建設的強大支撐。由江蘇省教育廳、江蘇新聞廣播共同推出的系列報道《“科教興國”有我——“雙減”中的科學教育加法》,今天就走進蘇州市姑蘇區,揭秘少年機器人冠軍的“成長密碼”。
以下視頻來源于
江蘇新聞廣播
在蘇州市善耕教育集團梓義實驗小學童趣“AI”課程中心,“冠軍師姐”金子心的特別分享會吸引了一眾迷妹迷弟前來。
金子心說:“一開始,感覺搭建一臺自己能動的機器人特別有意思,我便加入了學校童趣‘AI’課后延時社團,還報名了少年宮科技拓展點的周末興趣班,在那里進行沉浸式的更高階學習之后,我多次打入國家級大賽,獲得重要獎項。”
交流環節,可以發現他們思維活躍、觀察入微,對人工智能有過一定了解,同時也有著自己的獨立見解。在梓義實小學生劉亦涵眼中,腦控課程最有意思。
劉亦涵:“戴上設備,要集中注意力看觸發鍵,機器人才會動。我覺得這非常考驗記憶力和專注力,對以后的學業一定大有益處。”
步入500多平方米的課程中心,斑斕童趣與炫酷科技并存。只見“未來課堂”“創新工場”“體驗中心”“創客手工區”等功能區塊均勻分設,新能源車等最新科創項目器材整齊地排布其間。
課堂上,同學們耐心聽講,專心編程,調試機器人設備;模擬競賽時,加油聲、歡呼聲、掌聲,一浪掀起一浪。
如今走進這所百年老校,抬頭粉墻黛瓦、飛檐翹角,再走近一些,科普小報展、機器人隊旗等科技元素轉角就是。蘇州市善耕教育集團梓義實驗小學副校長王琪說,學校將梓義所蘊含的工匠精神和科創教育深度融合,以童趣“AI”這一角度切入,制定了建設科教特色學校的發展戰略。
王琪:“這也是我們百年老校邁入教育新階段,打開新局面的一項有力舉措。由少年主動向AI發問,讓百年老校綻放‘新花’。”
不止于“有形”的課程,集團還將童趣“AI”的理念延伸至“無形”的課外。依托區內豐富多彩的科普研學系列活動,聚焦紅色傳承、古城保護、人工智能、工匠精神四個主題,形成了多條精品科普游路線,研學游形式出新,內涵更加豐富。
落實“雙減”以來,蘇州市姑蘇區致力于科技教育“供給側”創新,當地教育和科技部門攜手,組建了以青少年宮科教力量為核心的姑蘇區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協會,并在青少年宮設立了姑蘇區青少年科教實踐基地,成立楊軍省級名師工作室(機器人方向),不斷完善“科普教育生態圈”。
蘇州市姑蘇區青少年宮副主任楊軍說:“姑蘇區青少年宮和學校聯動,舉辦科技節、科普日等活動,每學年扶持引導20所學校開設了80個科技社團,特別是設計并落實了小學至初中的義務教育階段科教實施方案,推動青少年科教由延伸向縱深的發展。”
在全面提高育人質量新階段,如何調動資源讓科創活動回歸青少年的興趣培養,讓孩子們更自如地迎接智能社會的到來,姑蘇仍在不斷求索出新。
蘇州市姑蘇區教育體育和文化旅游委員會副主任謝芳告訴記者:“利用好我們校外教育資源,為孩子們搭建科創相關的一些課程基地,并派送非常優秀的老師全程參與其中。我們也同步整合了姑蘇區內更多的社區教育資源,為孩子們創造多維度的科創平臺,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種下科學的種子,讓他們快樂成長。”
來源:蘇州市教育局、江蘇新聞廣播
編輯:王筱
審核:崔婕 王素娟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