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江蘇各地“課后服務”再升級。作為一所以科技創新教育為特色的學校,揚州市維揚實驗小學十五個精品社團中,科學類社團超過三分一,學校開設系列科學校本課程,已經在揚州二十多所小學的課后服務...
新學期,江蘇各地“課后服務”再升級。作為一所以科技創新教育為特色的學校,揚州市維揚實驗小學十五個精品社團中,科學類社團超過三分一,學校開設系列科學校本課程,已經在揚州二十多所小學的課后服務中推廣。
由江蘇省教育廳、江蘇新聞廣播共同推出系列報道《科教興國——“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今天,我們一起去揚州市維揚實驗小學,看看系列校本課程如何點亮孩子們的科學夢!
以下視頻來源于
江蘇新聞廣播
揚州市維揚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吳秋妍:“這是我們設計的頭盔,你們看它是可折疊的,非常方便且不占用箱體的空間。一次性頭套的設計讓大家在使用過程中更加的衛生,紫外線消毒燈切斷了病毒傳播的路徑,使用完后可以為頭盔消毒……”
吳秋妍是揚州市維揚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這個暑假她參加了多個科創比賽,所制作的“共享單車智能頭盔箱”獲得揚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提名獎,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等。
從小喜歡動手的吳秋妍,總是有很多奇思妙想,如何把生活中的“問號”變成“感嘆號”,她說這要感謝學校的科創中心。
讓創新成為一種習慣
開啟孩子們閃耀的人生
走進學校的科創中心,一整面的“專利墻”擺放著孩子們的專利作品說明,從木工坊、未來教室、創玩中心、科學實驗室……每間教室都配備了適合不同年級的學生動手操作的裝置。比如有適合低年級學生使用的制作木工的銑床、磨床,有適合中高年級學生使用的激光切割機、3D打印機等……在科創中心總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吸引學生們探尋生活中的奧秘。
學生單邊俊屹說:“我平時在使用無線鼠標的時候,發現它的接收器容易丟失,所以我想到將接收器轉換為磁吸,可以吸附在鼠標上面,這樣我們的接收器就不易丟失了?!?/p>
學生胡允晟說:“我小時候很喜歡小鳥,在我們學校里有一棵大樹,但是鳥很少過來,于是我做了一個鳥窩,里面放了一個發聲裝置,可以發出鳥叫吸引小鳥過來。”
“雙減”政策下,揚州市維揚實驗小學建立精細的作業管理制度,根據學生學習水平差異,設置不同層次的作業,滿足學生個性需求。同時,課后服務第二階段以社團活動為主,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參加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
學校開設系列校本課程,已經在揚州二十多所小學的課后服務中推廣。
“基于木工坊,我們開發《你好,工具伙伴》課程,并錄制微視頻上傳網絡,供同學們隨時隨地學習使用。基于激光切割教室,學校開發《激光切割達人》課程,基于創客教室和未來教室,開發出探秘傳感器、《玩轉3D打印》等課程,如《智能灌溉》《拯救小鳥》等,切實在‘雙減’背景下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揚州市維揚實驗小學科學教師、科技輔導員孟海玲說。
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更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科技成就夢想,創新點燃未來”,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航天特色學校、中國當代特色學校、中國少年科學院科普示范基地,培養出3名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4名學生獲揚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學生共獲得57項國家發明專利。
不僅如此,學校還建立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班級少科所,開展普及性科創活動。每周四是學??苿撊眨嫦蛉w學生開展“金點子電視臺”展播活動。
江蘇省優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長、揚州市維揚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繆永留說,用“科學的神奇”激發“學生的好奇”,是開展中小學科學教育的突破口。
繆永留:“孩子們的科技發明有一個誕生過程,首先我們收集創意,通過班級少科所、問題銀行收集孩子們的奇思妙想。第二個階段確定主題,在學校啟明星少科院創客活動中,提出自己的問題或設想,與老師和同學進行可行性分析研究,確定研究主題。第三階段開展活動,針對研究主題,設計方案,反復論證。確定方案后,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科創中心的各類工具、材料、設備開展創客活動。第四階段帶著孩子們的作品申報國家發明專利。通過這樣一個過程,讓孩子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探究的過程中不斷創新,提升創造性思維能力。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孩子們生成一個個的問號,獲得一個個的感嘆號,對科學的興趣越來越濃,探究的成果越來越豐碩?!?/p>
來源:揚州市教育局 江蘇新聞廣播
編輯:王筱
審核:范文 許南欣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