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開學大幕緩緩拉開,江蘇省各中小學校紛紛舉行開學典禮。揚子晚報、少年志融媒平臺特別推出“開學第一課·書記校長說”欄目,讓我們一同在書記、校長們的金句中開啟元氣滿滿的“開學第一課”。以下為...
隨著開學大幕緩緩拉開,江蘇省各中小學校紛紛舉行開學典禮。揚子晚報、少年志融媒平臺特別推出“開學第一課·書記校長說”欄目,讓我們一同在書記、校長們的金句中開啟元氣滿滿的“開學第一課”。
以下為致辭全文:
青春正當時 一起向未來
南師附中江寧分校黨委書記、校長 張士民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在這個迷人的初秋時節,我們回到了美麗的校園,共同迎接又一個新的學年。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學校,向小學、初中、高中、國際高中的2100余名新同學以及26位新教師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
在剛才的入場視頻中,我看到了同學們豐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和家人一同快樂出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去南京六朝博物館、南京規劃展覽館、秦淮非遺體驗館、江蘇地質工程勘察院、江蘇省農科院、小紅梅信仰空間等單位,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主動承擔家務勞動,做父母的小幫手,體驗勞動的辛苦與快樂。還有不少同學參加科技、體藝類活動和比賽,獲得佳績,學校機器人校隊的同學們奪得世界機器人大賽全國總決賽冠軍,無人機校隊的同學們獲得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國家一等獎,初中部啦啦操隊的同學們在全國啦啦操總決賽中榮獲冠軍,初、高中乒乓球隊的同學們均獲得南京市團體一等獎,初中舞蹈團和豎笛團的同學們榮獲南京市初中一等獎第一名的好成績,等等。學校也為2023級高一、初一、小一年級的新同學分別舉行了隆重的入學儀式,開展了入學教育和軍訓課程;初中部為初中的同學舉辦了科技夏令營,國際部為國際高中新生舉辦了夏令營,引導同學們了解世界,開啟新的生涯探索。
暑假中,老師們也在讀書學習,積極參加各類研討研訓,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明確目標,厘清路徑,為新學期進一步構建優質育人生態,提升育人品質而準備著。暑假里,為了校園環境更加美麗,教學設施更加完善,很多人一直在緊張而辛苦的忙碌著,改造完成的二、三樓食堂,會讓同學們吃得更開心,更有質量;運動場上的跑道重新鋪設了地膠,讓同學們奔跑運動會更舒適;教室里的課桌椅和宿舍區家具也煥然一新,教學區防滑地墊的鋪設為師生的行走筑起一道更安全的屏障,同學們還可以自由進入重新布展的校史館,可參與、可體驗,沉浸其中,感受附中的文化和分校的發展歷程。
同學們,新學期已經開始了,今年適逢南師附中江寧分校開啟新的20年,我們將與學校共同成長。“青春正當時 一起向未來”,正當時,我們要努力;向未來,我們要有夢想。此時,同學們對自己的當下和未來的發展有思考和規劃嗎?借此機會,我想給一些建議,以作參考。
一、培育身心
首先是身體,身體要健康。我特別認同瑞士心理學家亞美路對健康的洞見:“健康是一種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身體健康,體魄強健,是你未來長期健康生活、工作和實現夢想的物質基礎,是人一生的資本。保持健康,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是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負責,更是你晚年的時候能活得有尊嚴的保障。有句阿拉伯諺語說“有兩種東西喪失之后才會發現它的價值——青春和健康。”青春逝去,活力可在、睿智可在、優雅可在,但失去健康,即使青春猶在,年輕于你何用?時間于你何用?你可以用青春賭明天,但請千萬不要用健康賭明天。因此,希望同學們平衡好學習和鍛煉身體的關系,堅持鍛煉身體,認真并高質量的上好體育課、體育活動課,認真做好眼保健操、課間操,不要應付偷懶,因為認真做了,是為你自己,為你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
其次是心性,心性也要健康。要養育心性,培育自己的信念系統和價值系統,這關系到你將來擁有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現在很多考取名校的學生,找不到人生的目標和動力,看不見前進的意義和價值,沒有夢想,沒有使命感,沒有責任感,沒有榮譽感,“空心病”,失去體驗幸福獲得幸福的能力,更談不上讓別人幸福。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自我,把心態放平,把格局放大,培育自己樂觀穩定的心境,遇到困難不退縮的勇氣和堅定自信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情操、有責任擔當,講誠信感恩,會合作包容的人,永遠跟自己比,每天進步一點點,做一個讓自己幸福也能給別人幸福的人。
二、培養思維力
人工智能時代,思維力是最大的競爭力。2023年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5G“黑科技”頻頻亮相。坐在家中,戴上眼鏡就能以360度全景視角沉浸式體驗一場演唱會;“井上看清井下”,礦山數字化平臺應用助力智能化采礦;聯網路燈、芯片垃圾桶、人臉識別攝像頭……從2019年6月5G商用牌照正式發放至今,5G應用已經融入60個國民經濟大類,應用案例數累計超5萬個。從“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領”,跨越式發展的背后,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的變革。如今,我國5G發展已正式進入產業升級、融合演進的“下半場”,要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需要培養一大批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優秀人才,時不我待!
現在,我們的思維力在十幾年的標準答案教育下,被破壞得很嚴重,我們永遠都在猜老師的標準答案,大家的想法趨同,說出來的話寫出來的東西差不多,不會思考,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因此, 面向未來,我們不僅要培養自己對學習的興趣,還要培養自己觀察事物、提出問題的能力,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親身實踐、綜合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中,我們要重視發散思維、歸納思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首先要學會由少到多,多角度多路徑去尋求方案或答案,這是一個發散的過程,培養發散思維,背后是思維的靈活性;其次,要學會由多到少,那就是歸納與概括,這是一個聚合的過程,培養聚合思維,這是發現規律、尋求事物本質的思維。歸納概括是一個人創新發現的重要能力;第三,要學會理性質疑,培養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它不是社會上一些人望文生義得出的“負面、挑錯”的批判,是以理性和開放性為核心的理智美德和思維能力的結合,是一種能抓住要領,質疑辨析,基于嚴格推斷,富于機智靈氣,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維。
三、提升審美力
對于美的詮釋,莫衷一是。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的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 契科夫說: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的——面貌、衣裳、心靈、思想。我國著名哲學家李澤厚先生在《美的歷程》中也反復強調:人的美,不只在外表,更在于品德修養。
不論是提倡道德規范,還是強調品德修養,其本質均契合中國傳統美德中“德行第一”的主張。“德行第一”指的是一個人美好的道德品質,它關注的是個人修養的知行合一,都指向人的價值體系(內在)與行為體系(外在),是外在美與心靈美的和諧統一。
審美能力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尚美的人是人格健全的人,而完善的人格將有助于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孫云曉曾有一個感悟:“不僅創新的基礎和動力是審美,健康人格的培養也離不開審美。審美能力是未來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競爭力。”
我們要思考如何培養自己的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培養審美能力。
好學上進、讀書思考、認真完成作業、認真聽課、善于反思、勤奮踏實,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美的;
遵守日常規范、遵守規則、熱愛勞動,說文明話、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美的;
活潑開朗,謙遜寬容,有行動力,堅持不懈,讓自己越來越優秀,并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是美的。
反之,言行不文明、講臟話、破壞公物、違反校規校紀、霸凌同學……,是丑的。
同學們,楊絳先生說:“不論我們身處何方,陷于何地,都要向下扎根,向上開花,不負生活,不負自己。”“葉茂”基于“根深”,“枝榮”在于“本固”,生命因沉淀而厚重,人生因打磨更璀璨。
老師們,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生命的價值在于拼搏。我衷心地期待老師們做學生的人生導師,用心教學,用情工作。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每一次進步,每一次悲傷,關注孩子們的情緒變化、身體狀況、喜怒哀樂,用智慧點燃學生激情,教給學生方法,培養學生習慣,站在未來做今天的教育,給予學生對知識的熱情,對自我成長的信心,對生命的珍視,以及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青春正當時,同學當奮發。正青春,與江寧分校同頻共振;向未來,我們逐夢前行;讓我們共同踐行“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訓,拒絕平庸,追求卓越,讓自己更優秀,讓學校更輝煌!
謝謝大家!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李晨
校對 王菲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