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河海大學獲悉,這個暑假,河海大學信息學部計算機與信息學院“新理念·新發展·新征程”瀾滄江云南段調研團去往云南,在瀾滄江流域新時代水利事業發展中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開啟了一場以經濟...
記者從河海大學獲悉,這個暑假,河海大學信息學部計算機與信息學院“新理念·新發展·新征程”瀾滄江云南段調研團去往云南,在瀾滄江流域新時代水利事業發展中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開啟了一場以經濟發展、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等為主題的專題思政課。
觀國之重器,
水利高質量發展成果靠的是創新
華能瀾滄江公司景洪水電站和小灣水電站都是實現原創、實現國產的典型。實踐團成員在兩座水電站參觀了“國之重器”。景洪水電站是瀾滄江干流水電基地中下游河段重要組成部分,“世界首創,中國原創”的世界首臺就在這里。
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縣小灣水電站建有世界首座300M級混凝土雙曲拱壩。作為水電站國產化監控系統改造第一個試點基地,小灣水電站正在逐步推進國產替代工作,預計2024年底前實現項目的全國產化。其中,邊坡變闊測量、山體傾斜角度檢測、庫面無人機巡檢等工作的創新改造和“智慧庫壩”的系列建設工程也讓實踐團成員深刻感受在創新驅動下的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成果。
發現特殊的車站,
撬動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在景洪水電站前往小灣水電站的途中,當動車駛入小灣東站,實踐團成員被一半建在隧道里,一半建在大橋上的車站景觀所吸引。作為全國首個為鄉村振興特別設立的車站,小灣東站實現了當地民眾一小時到大理,三小時到昆明的通勤需求。這個在“巴掌大”的地方修建起來的車站,不僅方便了周邊群眾就醫、就學、就業,更是讓當地無量山烏骨雞、高山生態茶、三七藥材等特色農產品依托鐵路走出大山。
同學們在小灣東鎮走訪得知,通過“群民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的脫貧攻堅工作建設方案。合作社和政府及華能集團合作,捐資援建希望小學,幫助完善校園基礎設施建設,設立華能助學金項目資助貧困學生,并開展了防洪度汛、撈漂、道路保通、綠化、土建等諸多項目。另外,實踐團成員結合自身專業優勢,就小灣東鎮著力打造智能化、數字化政府開展了系列志愿服務,協助政府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
尋訪優秀校友
堅定水利行業責任擔當
此次云南行,實踐團成員發現,不少河海校友堅守在水利工作一線。參觀學習之余,同學們尋訪水利行業先進工作者、基層一線工作中的河海校友,對自己未來的就業觀念和方向產生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思考。
在景洪水電站,實踐團采訪到了河海大學2007屆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現景洪水電站水庫部主任蔣金磊。他向團隊成員介紹了景洪水電站在移民民生、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的社會效益;小灣水電站監控班組工作人員葉釗函是河海大學2021屆通信工程專業學生。他向團隊成員介紹了現階段小灣水電站國產化監控系統改造的進程、未來小灣水電站在建設智慧水電站道路上的規劃以及庫面無人機巡檢工作中面臨的無人機自動充電難等技術難題。
記者了解到,實踐團成員結合實地參觀、專題座談、校友訪談,及時記錄并整合調研內容,錄制《新理念·新發展·新征程》微黨課,讓更多的同學了解到國之大器背后無數水利工作者的艱辛付出以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每一個成就故事,實現從“青年聽”走向“青年說”,真正推動理論學習在青年學子中入腦入心、走深走實。
通訊員 繆師宇 張昌奉 許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赟
校對 盛媛媛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