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在南京工業大學能源學院,一組勞動實踐課程成為學生中的“爆款”。無論是對文物進行逆向修復,還是回收金屬廢料再制造出新的產品,這些新穎有趣的課程,一上線就被學生們一搶而空。“上課要拼手...
這學期,在南京工業大學能源學院,一組勞動實踐課程成為學生中的“爆款”。無論是對文物進行逆向修復,還是回收金屬廢料再制造出新的產品,這些新穎有趣的課程,一上線就被學生們一搶而空。“上課要拼手速!”南工大能源學院能動2103班的林昊說,這組時間課程讓大家重新認識了“勞動”的意義,“我選到了‘循跡無碳小車制作’課程,一學期下來,覺得自己動手能力大漲。”
文物逆向修復是個啥?
在南京工業大學工程實訓基地“逆向文物修復與數字化重現”教室內,只見同學們一個個汗流浹背,忙得熱火朝天。在一堆古董瓷器碎片前,聽了老師介紹,同學們才知道這原來是一件清朝雍正年制的琺瑯彩描金六方花菇。在老師指導下,同學們先用手機、三維掃描儀等設備從不同角度對文物碎片進行拍攝掃描以采集數據,并使用專門的逆向軟件進行逆向建模,獲取文物碎片的高精度模型;再利用三維造型軟件對模型進行編輯,將碎片拼合在一起,把一些凹坑、缺角補上,從而獲得完整文物的高精度模型;最后再用3d打印機將獲取的完整模型打印出來,重建文物實體。
“從設計到產品,這是一個‘正向設計’的過程。而‘逆向’就是一個從產品到設計的過程。”工程訓練中心羋天老師介紹,文物逆向修復,就是由現存的文物殘跡,反推文物的原始模型。“逆向技術在修復文物時具有快速、較高精度、不會產生二次損害等優點,可彌補常規文物修復的局限性。”能動2101班楊笑塵同學說,大家在老師指導下,做出了八個完整的文物模型,“不僅深化了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我們還學會了三維掃描、逆向建模這些‘高端’的新科技!”
無碳小車怎么造?
在“循跡無碳小車設計與制作”車間內,授課教師馬旭正在指導同學們進行小車的原理分析。“我們的實訓操作課,首先讓同學們依據所學專業知識,在拆解樣車和再組裝這個過程中,掌握無碳小車的內部結構、運轉方式及其設計原理、設計思路;進而完成零部件圖紙繪制,然后經過車工、鉗工、線切割、3D打印等工序完成零件加工;最后裝配、調試,完成小車組裝和功能呈現。”馬旭說,這樣的過程,既讓同學們在實踐運用中加深了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了分析解決機械工程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同學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勞動觀念。
“車工、鉗工、切割、組裝……實際加工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其間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但大家分工合作造出了三輛無碳小車,當看到小車終于可以按預定軌跡奔跑起來時,感覺真是一次奇妙的體驗!”林昊興奮地說。
回收的金屬廢料如何變成“寶”?
在金屬加工廢料循環再制造車間內,前期工程訓練期間產生的金屬廢料——碎鋁屑,成了同學們“變廢為寶”的原始材料。經過回收處理,同學們將要造出新產品——變速機構。“利用三維造型軟件建立全套變速機構的模型,再3D打印出各零件模型,用于制作鑄型。然后將熔化的鋁廢料澆鑄成零件毛坯,再對毛坯按設計要求進行打磨、鉆孔、攻絲等加工處理。最后將加工好的零件進行組裝調試,最終我們完成了三套變速機構的設計與加工制作。”能動2104符明晗同學說,同學們做出來的變速機構雖然還不夠完美,但過程中大家體驗到了勞動的艱辛和滿滿的成就感。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以實踐為主要形式的勞動教育,本質上是探究式學習、體驗式學習、服務式學習。勞動教育是大學生提升解決問題和創新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南工大能源學院副書記王洪洲表示,在勞動中,就解決某個問題、突破某個環節尋找策略,需要與他人互助協作,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這不僅可以鍛煉專注力、創造力和行動力,而且可以增強大局觀念、合作意識,還能夠增強體質、強健體魄。
通訊員 周偉 計雨涵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