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南大,與君同庚。12月10日上午,“學者 詩人 教授——紀念顧毓琇先生誕辰120周年展覽”開幕式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圖書館舉行。
百廿南大,與君同庚。12月10日上午,“學者 詩人 教授——紀念顧毓琇先生誕辰120周年展覽”開幕式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圖書館舉行。
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談哲敏致開幕辭。談哲敏表示,今年南京大學開啟尋根性辦學,新生學院毓琇書院以老校長顧毓琇先生的名字命名,旨在用顧毓琇先生的事跡、精神與品格來勉勵南大師生,希望廣大師生能夠在積極觀展中,學習顧毓琇先生教書育人、師表天下的奉獻精神;感悟顧毓琇先生滿腔熱情、追求進步、憂國憂民的赤子情懷,自覺將個人理想追求融入時代之中,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07年顧毓琇獎學金獲得者、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吳兵教授,毓琇書院2022級新生相天歌代表南大師生分別發言。吳兵表示,在科研事業上,自己一直踐行著顧先生提出的“工程國本化”理念,將個人研究與國家利益結合起來,推動綠水青山建設;在教學工作上,他也將一直教導學生以顧毓琇先生為楷模,踔厲奮發,砥礪前進,為建設“第一個南大”貢獻自己的力量。
為進一步推進書院文化建設,引導新生更好地繼承和發揚顧毓琇先生的精神和品格,南京大學毓琇書院聘請顧毓琇先生之孫、北京市特聘專家、江蘇省政協特邀代表人士顧宜凡先生為特別顧問。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毓琇書院院長祝世寧為顧宜凡先生頒發“南京大學毓琇書院特聘顧問”證書。
顧宜凡先生代表親屬致辭,對南京大學在其祖父誕辰120周年舉辦紀念活動表示真誠的感謝,表示祖父與南京大學之間如此深厚的聯結令人感慨萬千。“一進門,我就看到了祖父近百歲時所題寫的校史博物館,當時他寫毛筆字已經很吃力了,要在毛筆上卷上一層布才能握住,但字寫得還是很蒼勁的,這足見與南大感情淵源之深。”顧毓琇與南大同年出生,29歲成為中央大學(南大前身)工學院院長,42歲成為校長。顧宜凡回憶起祖父晚年對南大格外的牽掛,“祖父曾向南大捐獻了5000美元作為獎學金,這令當時的蔣樹聲校長十分感動,因為這個數目對于企業家來說微不足道,但卻是祖父當時好幾個月的生活費。”
顧宜凡表示,今天我們紀念顧毓琇先生,是因為他心懷祖國的赤子情懷、孜孜以求的學術境界、投身時代的奉獻精神等寶貴財富,祝愿南京大學在顧毓琇先生精神的指引下走向更大、更好的輝煌。
中國科學院院士、毓琇書院院長祝世寧教授代表毓琇書院發表致辭,對顧宜凡先生擔任毓琇書院特聘顧問表示感謝。他說,顧毓琇先生不僅具有無問西東,潛心學術的崇高品質,更有在國家危難之際投身報國的家國情懷與載物擔當,且一直為兩岸和平統一做出努力。顧先生的精神令人敬佩,值得每一位南大學子傳承學習,這樣的精神也一定能在毓琇書院發揚光大。
為紀念顧毓琇先生的科學成就,將顧毓琇先生的精神和教育理念落實在學校本科人才培養過程中,引導南大學子在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中再創佳績,南京大學特在鼓樓校區圖書館理工類書籍專區設立“毓琇圖書館”。據悉,12月10日晚,學校還將舉辦“顧毓琇誕辰120周年紀念詩會”,通過“赤心如磐”“慧心如淵”“丹心如故”“誠心如蘭”等四個篇章,十個節目,以詩朗誦、情景朗誦、樂器演奏等豐富形式講述先生故事、傳遞先生精神,鼓舞新一代南大學子繼承先生風骨,朝氣蓬勃寫華章。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攝影 佘治駿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