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十一屆“天宮杯”研究生創新實驗競賽在將軍路校區體育館順利舉行。學生們展示了各種充滿創意的設計作品,成為十足的“腦力大比拼”。
仿蝴蝶微型撲翼飛行器、自動跟隨智能購物車、多繩驅動飛行機械臂、火星無人直升機……11月25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十一屆“天宮杯”研究生創新實驗競賽在將軍路校區體育館順利舉行。學生們展示了各種充滿創意的設計作品,成為十足的“腦力大比拼”。
航空學院21級碩士研究生陸楷杰在活動現場“放飛”了一只透明的“蝴蝶”,引發了觀眾們的好奇心。陸楷杰介紹,這只“蝴蝶”其實是仿蝴蝶微型撲翼飛行器,不僅小而輕,而且飛起來噪音極低,不容易被發現。
“我們研發這款飛行器,是受到了自然界鳥類和昆蟲飛行的啟發。”陸楷杰告訴記者,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無人機應用于軍事和民用當中,各種需求的變化,逐漸對無人機提出了微小化等要求。“研究人員通過對自然界鳥類和昆蟲等飛行生物的研究,發現在低雷諾數情況下,‘撲翼’這種飛行方式有著更高的飛行效率。所以依托當代微型飛行器研究成果,設計和制作了這一款微型撲翼飛行器。”
基于機器人操作系統的多智能體線控底盤開發項目團隊隊長章波介紹,為了提高智能車輛安全性,項目研究了一種多智能體線控底盤平臺,開發了單個角模塊獨立控制器、多智能體底盤全矢量域控制器,保證車輛可以更快速、精準的執行轉向、驅動、制動指令;充分發掘多自由度、高靈活性底盤的潛力,有效避免了車輛側滑、甩尾等失穩風險。經現場專家評審,項目獲得本次競賽的特等獎。
據悉,本次創新實驗競賽分為預賽和決賽兩個階段,在上午的預賽中,70支隊伍通過現場演示匯報展示了作品的成果及創新點,評審專家現場提問、互動,競賽現場緊張激烈又精彩紛呈。在預賽中,專家評委共評選出12支隊伍晉級決賽,競逐獎項。在下午的決賽中,多位校內知名教授、行業專家及產業教授組成決賽評審團對參賽項目進行了更深入的指導。學校對獲獎項目給予最高3萬元的獎勵,支持學生開展科研創新。
記者了解到,本屆參賽項目涵蓋航空航天、機械加工、信息通信、材料化工、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70項年度最新科技創新作品參與角逐,諸多“黑科技”作品更是第一次亮相,匯集了南航研究生最新的科技創新成果,充分展示了研究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涌現了眾多充滿想象力和極具創新性的科創作品。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經過一年時間的精心培育,本次競賽中3個培育項目的相關成果獲得了省級及以上等獎項,體現了本項賽事對南航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積極推動作用,被授予杰出成果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施大寧在開幕式中指出,學校一直十分重視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工作,近年來開展了一系列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專項工作、設立了各類創新實踐項目,為研究生提供了豐富的科研創新資源。他表示,學校將繼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研究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社會發展需求,不斷完善研究生創新培養機制,加快培養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著力提高該校研究生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天宮杯”是南航研究生特色創新實踐品牌活動,競賽舉辦11年來,參賽隊伍已達640余支,參賽研究生2800余人,獲得立項的培育項目先后獲得全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中航工業杯”國際無人機創新大賽等一系列賽事中最高獎項。廣大研究生通過創新實踐,不斷拓寬學術視野,培育創新精神,錘煉實踐才干,全面提升科研與實踐創新能力。
通訊員 范偉 王夢珂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攝影 劉莉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