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東南大學主辦的“2022中外大學校長論壇”近日在南京舉行。來自全球40余所高校的校長及其他代表以線上線下方式出席會議,圍繞“同心創未來:世界變局下大學的責任與挑戰”主題共話使命擔當,共謀應對之...
由東南大學主辦的“2022中外大學校長論壇”近日在南京舉行。來自全球40余所高校的校長及其他代表以線上線下方式出席會議,圍繞“同心創未來:世界變局下大學的責任與挑戰”主題共話使命擔當,共謀應對之道,共享發展智慧。論壇由東南大學副校長孫立濤主持。作為東南大學120周年校慶重要活動,本次論壇面向全球進行線上直播,吸引了近11萬人在線觀看。
東南大學校長黃如致開幕詞并作主旨發言。她表示,當前的國際形勢、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新興技術及新冠肺炎疫情多重因素對大學如何更好地擔負其時代責任、走好國際化新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大學應以其韌性搭建世界互通的“橋梁”,尤其需發揮青年的力量,進一步加深、加速大學間的互信互動。
黃如結合東南大學辦學實踐,圍繞形勢之變、交叉之變、速度之變,從模式方式、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三個方面講述了自己的思考。
一是創新交流合作的模式方式。積極尋找更多觀念相通、利益相同,能夠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領域開展交流合作;主動打破物理阻隔,推動虛擬與現實結合的交流方式創新,實現更便捷、更高效、更豐富的交流合作。
二是加強人才培養的互聯互通。當前科學技術與人文社科的交叉融合趨勢加深加快,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打造科技與人文相融的“大科技生態”,探索面向未來的學科交叉與人才培養的新路徑;通過學科交叉融合,建設有品位的工科、有溫度的醫科、有質地的文科、有深度的理科,并國繞交叉開展國際合作。
三是深化科技創新的融合貫通。在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浪潮中,創新在向廣度、深度發展的同時,創新的速度前所未有,尤其對于漸進式創新。學科間、領域間、地域間的合作更加重要、更加迫切。要打破壁壘,融通邊界,在碳中和、生命科學、公共衛生等具有豐富學科交叉內涵的領域,開展深入合作,更好地促進各種創新要素的全球流動和有效配置。她呼吁各高校共同努力,于變局中開新局,將共識不斷轉化為有力行動和有效舉措,為建設人類社會的美好未來作出世界大學新的貢獻。
此次論壇下設“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的大學擔當”和“學科交叉融合,賦能科技創新”兩大議題。
發言嘉賓充分肯定了此次論壇的時代意義,并表示愿攜手同心,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立足學科交叉與科技創新,充分承擔起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大學責任,共創美好未來。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赟
通訊員 唐瑭 攝影 劉莉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