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簡介、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抗擊疫情中的黨員突擊隊,包含這些內容的中英雙語、中日雙語小短文,經過南京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生團隊精選內容、精心翻譯后,在“深耕學堂”多語種思...
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簡介、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抗擊疫情中的黨員突擊隊,包含這些內容的中英雙語、中日雙語小短文,經過南京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生團隊精選內容、精心翻譯后,在“深耕學堂”多語種思政云平臺上發布。記者采訪獲悉,“深耕學堂”學生團隊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為己任,耗時9600多小時,自主翻譯、編寫多語思政教材,還邀請校外專家、校內專業課老師予以指導。這個云平臺上,已經發布了116期內容,團隊將四史、時事熱點、傳統文化和紅色校史等內容,以小短文的形式呈現,還配有關鍵詞翻譯、選擇題強化等。
“我在參加聯合國發起的世界大學生領袖研討會時便關注到‘中國故事傳播難’的問題。為了解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我利用假期與來自多個國家的留學生交流,將他們感興趣的點記錄成冊,探尋中國故事‘講什么、怎么講’?!薄吧罡麑W堂”學生團隊負責人、江蘇省優秀學生干部王佳麗介紹,之后她在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學支教期間,走遍當地的十幾個縣城,探訪上百戶家庭,深刻體悟中國的發展。這些經歷都成為她帶領團隊做好“深耕學堂”的基礎。
學生團隊
文案策劃、平面設計、課程制作、網頁美工、營銷策略、財務分析,團隊成員分工明確。成員束思祎介紹:“我們篩選了幾十萬個詞條,翻譯整理上百篇文章,在一步步地摸索之中,不斷提升自我能力,掌握編輯排版、運營互聯網新媒體平臺技能,在一次次課程制作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專業知識,同時也不斷汲取思政‘營養劑’?!蓖鈬Z學院英語專業的郭子怡同學說她喜歡凝練的學習材料,巧妙的課程結構,真正使知識和道理入腦、入心,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近年來,外國語學院從課堂上講好中國發展“熱詞”入手,持續引導學生研讀英文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鼓勵輔導員運用新媒體手段建好雙語思政課堂。該院學生對多語種學四史等熱度不斷走高,從2020年開始,學生團隊打造“深耕學堂”多語種思政云平臺。
隨著平臺內容的豐富,以及雙語的特色,其中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的抗疫故事等內容也吸引了在校留學生。來自坦桑尼亞的Barraka說:“因為每期都是雙語對照,我不僅了解了中國正在發生的事情,還能學習中文,更好地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個平臺使我受益頗多。”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赟
通訊員 秦子悅 徐欣婭
校對 王菲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