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濟南高新區第一實驗學校一年級3班組織20余名學生走進濟南市中醫醫院,開展“岐黃小郎中”主題研學活動。活動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沉浸式體驗引導學生感受中醫藥學的深厚底蘊與現代價...
7月16日,濟南高新區第一實驗學校一年級3班組織20余名學生走進濟南市中醫醫院,開展“岐黃小郎中”主題研學活動。活動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沉浸式體驗引導學生感受中醫藥學的深厚底蘊與現代價值。
在中藥文化長廊,醫院專業講解員以歷史脈絡為軸,系統介紹了從《本草綱目》典籍精髓到中藥炮制技藝的全過程。學生們通過圖文展板與實物對照,深入理解中藥“四氣五味”藥理及山東道地藥材“魯十味”的特性。面對山楂等生活中常見食材的中藥身份,學生們展現出濃厚的求知欲,紛紛提筆記錄這些課堂之外的新知識。
中藥博物館內陳列的龍涎香、鹿茸、靈芝等珍貴標本,構成一部“立體的藥材百科全書”。講解員以互動問答形式,引導學生觀察藥材形態特征,傳授基礎辨識技巧。豐富的館藏資源將抽象理論轉化為可觸可感的認知體驗,深化了學生對中醫藥材的理解。
實踐環節中,學生在藥師指導下完成驅蚊安神香囊制作。從精確稱量艾葉、丁香、陳皮,到研磨配伍、裝袋封口,學生們嚴謹執行工序,親手制成兼具功效與紀念意義的中藥香囊。隨后體驗的古法酸梅湯飲品,則以烏梅、山楂、甘草的酸甜滋味,生動詮釋了中醫“藥食同源”的養生智慧。
作為收束環節,全體學生在中醫師帶領下習練傳統養生功法“八段錦”。伴隨舒緩樂聲,學生們神情專注地模仿一招一式,親身實踐中醫“未病先防”的核心健康理念,傳統養生文化的種子悄然播撒。
本次研學活動將知識傳遞、動手實踐與文化感悟有機融合。學生們在觀察藥材標本中建立認知框架,在香囊制作中領會配伍精妙,于八段錦練習中體悟天人合一的東方生命哲學。此次活動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文化視野,更以可觸可感的方式證明,中醫藥學是承載民族智慧、仍在蓬勃發展的活態文化遺產。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