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陽臺窗推開,海風卷著浪聲涌入寢室。學生高欣彩舉起手機,分享她拍攝的海景照片,“當夕陽把海浪染成橘子汽水色,走在校園小徑上,看湖水蕩漾,真的很幸福。”
清晨六點,陽臺窗推開,海風卷著浪聲涌入寢室。學生高欣彩舉起手機,分享她拍攝的海景照片,“當夕陽把海浪染成橘子汽水色,走在校園小徑上,看湖水蕩漾,真的很幸福。”
盛夏七月,走進位于威海乳山銀灘的山東外事職業大學。面朝大海、書聲瑯瑯,這所“離海最近的大學”,不僅擁有壯闊的自然風光,更以豐盛的美食、硬核的教學實力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讓無數學子心生“幸福”之感。
支起十五口大鍋,為師生烹制近萬斤生蠔
“連續5天免費!山東一高校請全校師生吃近萬斤生蠔……”日前,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因地處威海乳山銀灘——世界頂級牡蠣產區,為學校師生舉辦了“生蠔嗨吃節”。學校一次性支起十五口大鍋,連續五天免費為師生烹制近萬斤生蠔。活動現場,學校還設置了打卡心愿墻、牡蠣殼創意作品展、牡蠣開殼比賽及有趣的互動游戲等,社團的同學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節目表演,整場活動內容豐富,新潮有趣,深受廣大學子喜愛。
此次活動被多家媒體報道,這場“蠔”氣沖天的盛宴,也成為了這所海濱大學的獨特風景線。
食堂里找到“家的溫暖”
除了生蠔節,學校的美食更是豐富多彩。在學校里,新疆學生拜熱克提最愛的窗口是“新疆炒米粉”。他笑言:“那味道和我媽媽做的一模一樣!”
“孩子們離家求學不容易,我就想讓他們在這兒能吃出家的味道。”窗口師傅邊熟練地顛著勺邊笑著說。知道誰愛吃辣,他都會特意多放一勺辣椒油。備考時,還會悄悄多塞個雞蛋,說孩子用腦,得補補。這份跨越窗口的關懷,不僅讓拜熱克提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在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四大“吃貨食堂”則讓校園美食更有看頭:山水間食堂以山東傳統小吃為主,甜品現烤現賣;山海間食堂匯聚全國連鎖品牌,二十多個檔口吃遍大江南北;國際交流中心食堂里,自助餐靈活搭配,人均十幾塊就四菜一湯;食為天食堂云集南北風味,物美價廉,種類豐富。
中秋節前后,學校還舉辦“吃魚節”,從兼濟湖捕撈上萬條魚,免費供全校師生享用,連續十天紅燒、清蒸、醬燜……香氣與歡聲笑語交織,盡顯歸屬感。
學生職業大賽摘金,收到多個offer
“雖然才大三,但是我已經接到多個高企的offer!”2024年5月,封雯菁同學在教育部主辦的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中斬獲山東省高校職教組成長賽道唯一金獎,收到多個知名企業遞來“橄欖枝”。
“機械韻律”課堂活動中,人工智能學院的學生們正圍繞著“仿生式六足機器人”發號施令。此前,學校元宇宙研究院自主研發的“通用型XR萬向儀”及人形機器人,早已亮相國際舞臺,并成為學校接待來賓的“主力”。
當夜幕降臨,圖書館燈火通明起來。“剛開始的時候,是想考研,逼自己一把,后來更多的是為了充實自己。”畢業生李怡心回憶道:“壓力特別大,有時候真想放棄。”是圖書館里那些和她一樣努力的身影,給了她堅持下去的動力。
近三年,學校共有484人考取碩士研究生,其中70人被“985”“211”高校錄取,33人被海外知名大學錄取。學校學生在各種專業技能比賽中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獎勵1100多項,就業率名列前茅。
“生存挑戰”錘煉青春韌性
“掙錢真是太不容易了……”每年夏天,學校都組織“勵志成才 強國有我”生存測試活動。十支隊伍奔赴北京、天津、南京、蘇州、青島等十座城市,挑戰“每日十元”生存十天的極限體驗。
就這樣,“勵志成才 強國有我”生存測試活動傳遞了一級又一級學生。參與學生普遍感嘆:“心疼父母,這是最大的收獲。” 老師則表示:“這是最直擊靈魂的教育,孩子們不僅學會感恩,也懂得了責任。”
多彩社團,唱響青春
據統計,山東外事職業大學擁有70余個社團、近200支社會實踐隊伍、6000余名青年志愿者。
校園里,綠茵場上傳來足球隊的奪冠歡呼;DK街舞社的國風街舞《墨舞茶香》讓學生白正婕登上舞臺秀;于樂錚自編自導的《相親相愛》MV則登上榜單。
3,000余畝校園,8萬余名校友遍布全國。這里走出了國家機關公務員、企業界領袖、“雷鋒班”班長牟振華、“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常彥磊等優秀人才。
在這里,學生們不僅能欣賞海天一色的美景,還能享受“別人家大學”般的美食盛宴,感受多元文化交融,收獲學業和愛好的高光時刻。
幸福,不只是向往,更是這里的日常。在海風與書聲交織的校園里,青春熱烈而澎湃。山東外事職業大學,用獨特的風景、豐盛的美食、硬核的實力和多彩的青春故事,詮釋了屬于新時代大學生的幸福答卷。
(來源:山東外事職業大學 通訊員 顏廷燕 李雨彤)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