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六月的高考捷報傳來,濟南協和雙語實驗學校校園里洋溢著前所未有的喜悅。這所因生源基礎薄弱而不被看好的民辦高中,近幾年的高考成績不斷進步,特招線和一段線上線人數實現大幅突破。這背后,是一群教...
當六月的高考捷報傳來,濟南協和雙語實驗學校校園里洋溢著前所未有的喜悅。這所因生源基礎薄弱而不被看好的民辦高中,近幾年的高考成績不斷進步,特招線和一段線上線人數實現大幅突破。這背后,是一群教育者用創新方法與育人情懷編織的成長奇跡。從政治課堂的思維碰撞到物理實驗室的靈感迸發再到藝體特長的多面開花,從德育體系的價值引領到家校協同的生態構建,這所學校正以多元路徑詮釋著“低進高出”的教育密碼。
德育鑄魂
構建責任教育的立體網絡
清晨六點半的操場,濟南協和雙語實驗學校高三學生們在年級主任周強的帶領下喊出“高三必勝”的口號,晨光中回蕩的不僅是青春的吶喊,更是學校“為民族鑄魂,為學生立身”核心理念的生動實踐。作為德育體系的設計者,學校高中部以儒家責任倫理為根基,構建起“價值引領——機制創新——實踐育人”的三維德育體系,將生命、家庭、家國、社會四大責任維度融入日常教學。
在政治老師崔景濤的課堂上,這種責任教育與學科教學實現了巧妙融合。他在講解國家經濟、文化發展時,并非照本宣科,而是借助生活實例、新聞刊物等,讓學生搜集知識、拓寬視野,在與知識的對話中理解國家發展的脈絡?!爱攲W生們發現個人、家庭的發展與國家政策如此緊密相連時,抽象的理論就有了溫度?!贝蘧皾f。這種將家國情懷具象化的教學方式,正是學?!靶奚怼R家·治國·平天下”主題實踐矩陣的縮影。
物理老師張亮則將責任教育融入實驗教學。在講解牛頓第一定律時,他以溜冰運動為案例:“假設地面完全光滑,我們就會一直運動下去——但現實中沒有絕對光滑的地面,就像人生沒有無約束的自由?!边@種將物理原理與規則意識結合的教學,讓學生在理解“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時,也領悟到社會規則的重要性。這種教育智慧在一次班級事件中得到印證:當一名女生因被記過導致班級失去“優秀班集體”榮譽時,張亮沒有苛責,而是告訴她:“如果一張獎狀能換來你對規則的敬畏,那它丟得值。”
藝體部的老師們會在藝體教育之余,通過開展黃河遠足、騎行軍事體驗、老戰士講座等活動,將責任教育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結合。學校藝體部負責人王長鑫介紹,“學校每年都會組織成人禮、元旦晚會、軍訓晚會等品牌活動,圍繞家國天下的主題,在豐富學生生活的同時,助力塑造學子自信、堅韌的陽光人格?!?/p>
在全校的努力下,學校近三年榮獲省市級德育榮譽64項,“知責于心·踐責于行”的德育品牌正在成為學校一張耀眼的名片。
學科突破
從知識傳授到思維鍛造
在高三(3)班的政治課上,崔景濤正帶領學生分析《新聞周刊》中的“數字人民幣試點”案例?!罢堄媒洕畹摹袌雠c政府關系’理論,分析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邏輯……”這種將時政熱點與學科知識深度融合的教學法,讓原本枯燥的政治課變得充滿趣味,也使得該班政治過線人數從高二期末的20人增至一模時的40人。
物理老師張亮的“問題拆解法”同樣成效顯著。在講解復雜的力學綜合題時,他會在黑板上畫出“知識拆解樹”:“這個題目實則包含牛頓運動定律、能量守恒、圓周運動三個基礎模塊?!边@種將難題分解為簡單知識點的訓練,讓學生逐漸掌握“高考題就是基礎題的排列組合”的解題密碼。他還要求學生每推導一個公式都必須撰寫“推導手記”,記錄公式的來龍去脈?!爱攲W生知道了公式背后的邏輯時,公式就不再是枯燥的符號了?!睆埩琳f,這種思維訓練讓所帶班級的物理平均分不斷提高。
“一日一研”的教研制度為學科突破提供保障。每天下午,崔景濤與政治組老師都會進行一小時的“雙師備課”,前者負責課件框架設計,后者專門預判學生易錯點,共同打磨出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題庫;物理組則建立“錯題重組”機制,將學生錯誤率較高的題目改編為新題,每周進行“二次攻堅”。這種精細化教研讓兩科教師在市級優課評選中斬獲12項榮譽。
生態共育
用陪伴喚醒成長內驅力
“同學們,這是老師給大家帶來的‘好運巧克力’,現在我們把一份好運變成38份!”高考前夕,張亮的舉動讓全班學生眼眶濕潤。當一名學生因家長出差無法送巧克力而焦慮失落時,這位班主任深夜驅車去購買,用巧克力傳遞的不僅是祝福,更是“班級共同體”的溫暖。這種細膩的情感聯結,正是濟南協和雙語實驗學校“家校協同”育人機制的微觀體現。
學校首創的“家長督學”機制讓教育生態更具活力?!靶@開放日”,家長觀察團會深入課堂、宿舍,用手機APP實時記錄教學細節與管理漏洞,生成的“改進清單”直接提交校務會。有家長曾在督學后建議“增加課間遠眺時間”,學校當天就調整了課表。這種開放式管理讓家長滿意度逐漸攀升,更形成了“家庭——學?!鐣比踩诘闹С志W絡。
在心理育人層面,學校的“5·11雙月主題季”成為學生心靈的港灣。每年5月到11月,通過“心靈樹洞”“壓力拍賣會”等活動,幫助高三學生釋放焦慮。社團活動則為學生提供了多元發展的舞臺?;@球社“三分球大賽”、舞龍社的傳統節慶展演,讓學習壓力在興趣中得到釋放。物理愛好者協會甚至將課堂搬到實驗室,用傳感器驗證自由落體定律,這種“做中學”的方式讓抽象概念變得可觸可感。正如校長李琳所言:“當學生在社團中找到價值感,課堂學習就有了更持久的動力?!?/p>
師者匠心
鍛造育人鐵軍的成長密碼
深夜十點的辦公室,崔景濤還在批改學生的錯題本,作為工作七年的“老高三”,他深知“強師才能優學”的道理。學校實施的“四維強師工程”為教師成長搭建階梯,每月的“師德講堂”、“青藍工程”的師徒結對、年均200人次的高端研修,讓年輕教師快速成長。
“學校為教師提供了多元化的培訓和學習機會。不僅能參與濟南市和高新區組織的各類培訓,學校內部還實施了‘師徒結對子’等措施,為新教師搭建寶貴的學習平臺。通過資深教師的一對一指導,年輕教師能夠迅速熟悉學校的教育教學環境,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贝蘧皾嬖V記者,學校的培訓內容涵蓋了師德師風教育、學科知識與技能、教育管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等多個方面,系統、全面為教師成長保駕護航。
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學校的“課堂診斷”制度成效顯著。每周三的公開課上,學科專家會從“目標達成”“思維訓練”“情感融入”三個維度進行量化評估,形成的“教學改進報告”成為教師成長的指南針。學校開發的“六步課堂模式”(導、學、議、展、評、練)就是在這種研磨中誕生,該模式讓學生課堂參與度提升40%。
又到了畢業的季節。濟南協和雙語實驗學校的高三學子們即將踏上新的人生旅程。他們在學校收獲了知識,收獲了友誼,收獲了成長。校長李琳在畢業典禮上的致辭令人動容:“你們用三年時間證明,起點不是終點。當老師們為你們的夢想‘裁彎取直’時,你們也教會我們教育的真諦——不是灌輸,而是點燃。”從德育鑄魂到學科突破,從師生相守到家校同心,這所學校正在書寫著更多關于成長與逆襲的教育故事。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