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高新區稼軒小學六(2)中隊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辯論賽,圍繞“規范使用網絡語言”展開深入探討,吸引了全班學生的廣泛關注。在信息時代,網絡語言作為一種新興語言形態,憑借其獨特魅力和表達活...
濟南高新區稼軒小學六(2)中隊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辯論賽,圍繞“規范使用網絡語言”展開深入探討,吸引了全班學生的廣泛關注。在信息時代,網絡語言作為一種新興語言形態,憑借其獨特魅力和表達活力,為日常溝通注入新鮮血液。然而,伴隨而來的是對其潛在風險的審視,本次活動旨在引導學生理性辨識、適度運用網絡語言,提高廣大師生的文明用網意識,建設健康文明的網絡語言環境。
活動伊始,同學們踴躍分享熟悉的網絡熱詞,諸如“yyds(永遠的神)”、“絕絕子”等,激發了濃厚的興趣與參與度。緊接著,一場關于網絡新詞利弊的辯論激烈上演,雙方辯手針鋒相對,觀點交鋒精彩紛呈。
正方辯手們主張,網絡語言極大豐富了表達手法,使得人際交往更加生動親切。特別是在非正式場合,恰當地運用網絡語言能迅速拉近距離,為社交帶來歡笑。正如六(2)班學生杜煜琪所說:“在朋友圈發布狀態時,一句俏皮的網絡用語總能讓閱讀者會心一笑,瞬間升溫氛圍。”
隨后,反對辯手們提出擔憂,在他們看來,網絡語言的濫用可能會削弱語言的嚴謹性和規范性,尤其是在年輕群體中尤為明顯。他們指出,頻繁接觸非正規詞匯可能導致書寫和口頭表達失準,進而影響整體語言水平。更甚者,某些輕率甚至粗鄙的網絡俚語,可能滋生負面情緒,危害網絡安全與文明風尚。六(2)班學生張曼月發言道:“雖然追求個性很重要,但我們不能犧牲基本禮儀和尊重,畢竟語言是傳遞思想的載體,應當慎重選擇字句。”
活動尾聲,參與者一致同意,應當審慎對待網絡語言,提升自身語言素養,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與敬畏。提倡在不同場合靈活切換語態,拒絕傳播不雅言辭,共同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此次活動不僅讓學生意識到網絡語言的雙刃劍特性,更強化了他們的媒介素養與道德判斷。”六(2)班班主任高艷娜表示,今后會定期開展此類主題活動,呼吁學生們及其家人共同參與網絡語言監管與正面引導,攜手共建一個充滿正能量、包容多樣性的網絡環境。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