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濟南市東方雙語實驗學校農業勞動實踐基地——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試驗場,迎來了前來參加勞動實踐的同學們,大家戴上草帽、手套,到田間地頭了解農業科學知識,熱情參與勞動。在農業專家的帶領下...
6月5日,濟南市東方雙語實驗學校農業勞動實踐基地——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試驗場,迎來了前來參加勞動實踐的同學們,大家戴上草帽、手套,到田間地頭了解農業科學知識,熱情參與勞動。
在農業專家的帶領下,同學們走進番薯種植大棚,仔細觀察了不同種類的番薯葉片的區別,了解番薯種植的方法,并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學習為農作物噴灑農藥。
初夏六月,驕陽似火,正是麥收的季節,金黃的麥浪一望無垠,工作人員正忙著操作收割機搶收麥子。同學們被這豐收的景象感染,個個躍躍欲試,爭相參與勞動。
工作人員一邊示范一邊為同學們講解割麥子的技巧和注意事項,“收割時一只反手抓住麥稈,另一只手握緊鐮刀,朝麥稈根部割開,用力要適當,麥稈要割整齊。”同學們不僅體驗了傳統的鐮刀割麥,還觀看了收割機和脫粒機的演示。
農業專家介紹到,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多的農業生產都已實現了機械化,施肥、澆水、打藥等人工農事操作,都已被滴灌、無人機等設施或機械取代,并已向智能化邁進。
一下午的勞動實踐,同學們不但學習了農業科學知識、農事操作技能,也切身感受到了“汗滴禾下土”的辛勞、“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同時,大家更感受到科技賦能的“加速度”,使現代農業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同學們表示,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將來長大設計出更聰明的農業機器人,高效完成田間作業,產出更多更好的糧食,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農業強國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崔烘昌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