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江西一高校飯菜中疑吃出老鼠頭”的視頻在網絡傳播。6月3日晚,涉事的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發布情況通報稱,飯菜中的“異物”經當事人確認為鴨脖。6月4日,南昌市高新區市場監管局相關人員稱...
近日,一則“江西一高校飯菜中疑吃出老鼠頭”的視頻在網絡傳播。6月3日晚,涉事的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發布情況通報稱,飯菜中的“異物”經當事人確認為鴨脖。6月4日,南昌市高新區市場監管局相關人員稱,初步判定系鴨脖。
在新聞曝光之初,這還只是一個食品安全事件,可在得到“是鴨脖”的回應后,此事反而迅速發酵,大量網友堅持認為異物是老鼠頭,并將“鴨脖說”演繹成了一系列段子、漫畫圖。至此,這件事已經從一個食品安全事件,演化為輿論傳播事件。那么,問題出在哪?網友為什么不相信“是鴨脖”?
一個重要原因或許是,關鍵信息未披露,關鍵疑問未解釋。比如,圖片中被質疑是老鼠牙齒的白色條狀物,到底是什么?還有被網友猜測為“胡須”的長線狀物,究竟是啥?判定是鴨脖的依據,又是什么?解釋這些并不難。在關鍵之處出現了信息缺席,只會更加讓人疑惑。
反過來講,在關鍵信息缺席的狀態下,網友們根據自己的“眼見為實”和生活經驗去判斷一樣事物,進而發表個人的看法,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更“扎眼”的是,有網友爆料,涉事學校的新媒體中心對學生下發通知,要求學生按照已經擬好的話語模板去新聞評論區留言,并放出了相關群聊內容截圖。截圖內容顯示,話語模板和某平臺新聞報道下的留言高度相似。這再一次激起輿論風浪。
是不是鴨脖還沒有完全搞清楚,如果所謂的留言區也是刻意“制造”的,哪怕本來是鴨脖,也只會讓網友產生不信任感。此時輿論鋒鏑所指,已跳出了“是不是老鼠頭”的爭論,而是指向校方在這件事中所表現出的操作手法、處事思維與公信力。
一步走得不夠用心,后面的每一步都會被動。而如果步步走錯,所引發的不信任感就會“積重難返”,帶來的負面影響就難以消除。
在大眾生活深度融入互聯網的社交媒體時代,知情權的滿足有了更加豐富和具體的場景。對公眾圍觀的熱點事件,顯然不能只靠一句簡單的“結果是什么”來回應,更要呈現調查的過程、細節和證據。它應是一個動態接收、頻繁互動的過程。
近年來的很多熱點事件,不少地方在回應和處理過程中,缺乏必要的媒介素養和互動意識,只是按照傳統的、固定的、程式化的步驟去應對,根本沒有觀察和分析網友們在關心什么、質疑什么,應該如何和他們互動,如何把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講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據媒體報道,這已經不是該校第一次出現“老鼠事件”,早在2021年,南昌市監局就曝光過該校后廚進老鼠的問題。這就更加深了網友下意識的聯想和不信任。這一次,南昌市監局也已經介入,我們期待真相大白,也期待最后權威的調查能夠讓人信服。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