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先生做客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名家大講堂,分享他所經歷的現代物理與個人體會。
“我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他們從來不聽我建議。” 日前,丁肇中出席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論壇回答提問時的一番率真之言火遍網絡,他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在實驗物理學研究中實現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學獲悉,5月19日,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做客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名家大講堂,分享他所經歷的現代物理與個人體會。
諾獎得主丁肇中。 受訪者供圖
做“不聽話”的“逆行者”,在創新實驗中實現“不可能”
5月19日一大早,國科大國際會議中心報告廳座無虛席,沒有位置的學生們就找個空間席地而坐,只為現場目睹這一科學家的風采。隨著開場前接近2分鐘的持續掌聲,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國科大名譽教授丁肇中徐徐步入國科大雁棲湖名家大講堂,與“填滿”會場每個角落的學子們,促膝分享“我所經歷的現代物理與我的體會”。
提到丁肇中,很多人都聽過他“火箭發射”般的“天才”學術生涯:26歲拿博士學位,31歲任教授,38歲發現“J粒子”,40歲獲諾貝爾獎……事實上,丁肇中告訴在場的國科大學子,在自己事業畫卷剛剛展開的28歲那年,他放棄在美國大學的前途,跑到德國新建的電子加速器(DESY),使用與當時專家完全不同的方法,重做了正負電子對實驗并取得成功。
和學生們的對談中,他以“不聽專家話”開始,卻在未來的科研之路上結識了很多緊密合作的專家摯友。他借此勉勵青年學子,不要盲從專家的結論,做基礎研究要對自己有信心,做你認為正確的事。
沒有座位的學生席地而坐,只為目睹大師風采。 受訪者供圖
“相當于北京正在下一場大雨,每秒有100億滴雨,需要找到其中一個紅色的雨滴。”報告當日,在雁棲湖校區小雨淅淅瀝瀝,丁肇中借此巧妙比喻,向學子們闡釋了當年“從e+e-信號中找新的重光子”所需要的背景分辨率究竟有多高。面對“此前所有關于重光子的實驗均無確切結果”的“不毛之地”,丁肇中做出了“在更高能量的加速器上做一個最精密的探測器”的創新實驗布局。
“對于物理實驗者來說,設計精密的、多重測量的儀器是至關重要的。”這件事,丁肇中一直引領著國科大代代學子身體力行。多年來,國科大多位教師和研究生在丁肇中的帶領下,深入參與阿爾法磁譜儀實驗的數據分析工作。此外,還有歐洲核子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LHCb實驗、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北京譜儀III實驗、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實驗、江門中微子實驗、中國散裂中子源實驗……記者了解到,這些高能物理大科學裝置旁,始終忙碌著國科大師生的身影。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遠離地面,在太空中探測的原因。”在回答2022級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楊玉明關于AMS探測反氦的問題時,丁肇中對國科大學子重申了利用“創新實驗”抵達“不可能”的殷切期盼。
支持學生對未來的想象,幽默回應“我不敢多說”
繼5月16日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論壇回答提問時幽默自嘲“我的建議兒女從來不聽”之后,面對2022級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專業碩士研究生徐嬌的提問,丁肇中再次詼諧表示“我不敢多說”,引得全場師生的歡笑。
“目前在Higgs粒子之后,標準模型中的粒子已經全部被找到。那么從物理直覺上來看,您覺得這個大家庭中,會不會還能再找到新成員呢?”
認真聽完學生拋出的問題,丁肇中表示,“我的想象是沒有意義的。”他用幾次重大科學發現仍未完全揭示更深層物理規律的科學史趣聞,將自己多年來作為科學家的堅守娓娓道來:“任何物理學家推測將來都是很危險的事情,所以我不敢多說……”
學生們聽得很認真。 受訪者供圖
“宇宙是最廣闊的實驗室,而我們對宇宙的認識是很有限的。”談到對宇宙認知的無限深入,談到國際空間站上的阿爾法磁譜儀(AMS)直通2030年的發展規劃,談到備受關注的對撞機發展未來,丁肇中謙卑誠懇的語氣中又透露出難以掩藏的科學家“雄心”,字里行間,滿懷對未來高能物理科技飛躍、對下一輩未來科研青年的信心和想象。“AMS所有的觀測結果將帶來對宇宙的全新認識,它也將不斷擴展、顛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
“他們有想象力,他們有發展新技術及領導國際合作的經驗和能力。他們可以主持最前沿的實驗物理,繼續為人類知識做出重要貢獻……”報告停在最后一頁幻燈片時,在場學子不約而同地舉起手機讓畫面定格,仿佛想要并肩“接住”老一輩遞過的“接力棒”。
2022級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孟煜睿記得,在丁院士最后講到“合作”時,不自覺地環顧了一下周圍一同聽講的同窗們。“在這個飛速發展更需緊密合作的新時代,我們只有并肩協作,銳意進取,才能迸發出足夠向前攀登的力量。”
看著會場內的火爆場面,材料科學與光電技術學院教授劉向峰感慨道,“不管是不是這個專業,是否能聽懂所有的專業語匯,與科學家面對面時,那種名家風采的感染最為珍貴。獲得知識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感悟到透過故事傳遞出的學術理想和人生規劃。”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