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學院搭建學術科研創作平臺,拓寬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
水袖、毯子功、把子功……3月28日晚,作為中國戲曲學院2022、2023年度研究生跨系部聯合創作劇目展演的開幕大戲,呂劇《銅錢記》在校展演。中國戲曲學院2022、2023年度跨系部聯合創作劇目共立項14部作品,其他13部作品也將陸續上演。
記者了解到,為打破專業壁壘,實現實踐與學理共融,拓寬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處搭建了學術科研創作平臺—“研究生跨系部聯合創作劇目”項目。
呂劇《銅錢記》演出現場。新京報記者蘇季 攝
《銅錢記》講述的是一個愛情悲劇。劇中主人公素娘與吳泰青梅竹馬,情投意合,無奈因吳家衰敗成婚遭遇父親阻止,慘遭逼嫁。該劇以一枚銅錢的視角,講述了人在欲望的驅使下追名逐利,逐漸迷失自我,致使親人離散、勞燕分飛,最終覺醒的過程。劇中對銅錢這一角色進行了擬人化、動漫化的處理,使之成為故事的講述者、劇情的參與者、悲劇的反思者。
“選擇以銅錢的視角,更清晰地展現人性的異化過程,以此達到對金錢至上的價值觀進行批判的目的。”劇目導演、2020級戲曲文學系研究生張強表示。
另外,該劇在具體化妝造型設計上也很注重細節。2017級京昆系昆曲表演專業的陳嘉明介紹,因為劇目的背景為唐朝時期,劇中男性盔帽的設計來自該時期男子常戴的頭飾,稱之為“幞頭”,在此基礎上,針對人物角色的性格和年齡進行了改良和裝飾,如“五個銅錢”的裝扮,在帽子上面加了唐朝的貨幣“銅錢”,和劇情主題呼應。女主素娘梳的則是唐代最受婦女歡迎的“螺髻”,既符合當時的審美,又體現這一人物素雅清高,不畏強權的個性,加上手勾劉海,既給演員減齡,又給人物添加了靈動的一面。
劇中“五個銅錢”的裝扮。新京報記者蘇季 攝
中國戲曲學院2022、2023年度跨系部聯合創作劇目共立項4部大戲,8部小戲,2部戲曲電影,除了開幕大戲《銅錢記》外,豫劇 《大腳賀英》 、黃梅戲 《馬毛姐》、河北梆子 《寇老西》等其他13部作品也將在校陸續上演。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