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府學“活”的教育博物館這一理念,在新學期引領學生通過活動更深入地了解府學歷史,講述府學文化,傳承府學精神,以良好的精神風貌投入新學期的工作和學習中。
穿著古裝表演繪本劇、展示自己繪制的學校導覽圖、展示府學楹聯文化……2月13日,北京市中小學生正式開啟新學期,在府學胡同小學當日舉辦的2023年春季開學典禮上,該校學生們“唱主角”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據介紹,該校借助府學“活”的教育博物館這一理念,在新學期引領學生通過活動更深入地了解府學歷史,講述府學文化,傳承府學精神,以良好的精神風貌投入新學期的工作和學習中。
學生們在開學典禮上表演詩朗誦。 新京報記者李木易 攝
“府學,你的建筑格局里蘊含著學不完的中國智慧,學不完的文化精髓。”在開學典禮上,來自該校的五名小學生一起上臺,以詩朗誦等方式將這所校園的各個講堂,學校周邊祠堂、樓閣等歷史建筑和民族文化娓娓道來。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的小學生們還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了府學胡同小學的立體建筑模型,設計了涉及禮文化、校園現代文化等不同特點的校園導覽圖,在實踐中對府學文化的加深理解。
“回到學校,一下滿眼都是自己當時小胖墩兒的樣子,感覺特別親切,發現學校的文化氛圍這么濃厚,又燃起了對校園的熱情。”“面人郎”第三代傳人、2022年北京榜樣郎佳子彧也出席了這次開學典禮,他也是府學胡同小學的畢業生。他給同學們分享自己的返校經歷,希望學弟學妹們能夠珍惜這樣的環境,珍惜寶貴的學習經歷。
學生將自己捏的泥人送給郎佳子彧。 新京報記者李木易 攝
郎佳子彧回憶,去年在制作“面人郎”冬奧會吉祥物、準備在人民大會堂展示時,突然回憶起自己在2008年夏季奧運會時,正在府學胡同小學學習,當時自己捏了面塑版的奧運福娃,還接受了媒體的采訪,這段經歷令他印象深刻。
在互動中,小學生們很好奇他是什么時候開始了解并學習傳統文化的。郎佳子彧講述了自己的經歷。他介紹,因為這是家傳的手藝,在三四歲的時候他便觀摩并跟隨父親學習制作“面人郎”,也知道爺爺經常把自己的面塑作品帶到國內外的舞臺上。“我記得二年級的時候,當時很膽怯、羞澀,但當老師讓我們用‘舉世聞名’造句時,不知道我哪來的勇氣,站起來說‘我長大后要讓‘面人郎’舉世聞名。”郎佳子彧說道。
學生們展示自己做的學校導覽圖。新京報記者李木易 攝
府學胡同小學校長滕亞杰表示,2023年,府學將迎來文化建設年。在這一年,該校將深入挖掘府學文化,讓學校成為“活”的教育博物館,“做到人人知府學,人人講府學,人人愛府學,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踐行府學精神。”不僅此次在開學典禮上邀請“面人郎”第三代傳人回到府學,今后,該校也將在此基礎上,聘請更多專家走進校園,帶學生們去探尋府學的文化,搭建更多展示的舞臺,用學生們喜歡的方式傳遞府學文化,傳承府學精神。
據介紹,這個學期,學校少先隊大隊還將啟動“府學文化小使者”活動,學生們將以班級、小隊為單位通過不同形式探秘府學的歷史文化,了解其中蘊含的府學精神,“爭當府學文化小使者”。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