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爆料稱,貴州省貴陽市第六中學給學生發放的一份生涯發展類型表,其中女生部分涉嫌性別歧視,引發網友關注。2月8日,貴陽市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貴陽市教育局已關注到此事,...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貴州省貴陽市第六中學給學生發放的一份生涯發展類型表,其中女生部分涉嫌性別歧視,引發網友關注。
2月8日,貴陽市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貴陽市教育局已關注到此事,目前正就這一情況展開調查。
網傳男女性發展類型表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網傳的兩張《生涯發展類型表》均只有表格的一部分。
圖片顯示,兩張圖片分別是《女性生涯發展類型》和《男性生涯發展類型》,其中男性版本類型表上劃分有穩定型、傳統型、不穩定型和多重嘗試型四個類別,文字描述均與工作有關。
女性版本類型表上,則劃分有家庭主婦型、傳統女性型、穩定職業型、雙軌型、間斷型、不穩定型和多軌型等幾個類別,除多軌型這一類別外,其余幾個類型的文字描述幾乎都提到了“家庭”,比如寫有“婚后以家庭生活為重心”等內容。
據了解,上述生涯發展類型表被發布至社交平臺后,很快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質疑“這是妥妥的性別歧視”。
同時,也有網友發文稱其有朋友就在貴陽六中,據悉該兩份《生涯發展類型表》實際是在一張紙上,紙上的內容是國外學者對于不同性別者生涯發展研究的結論。此次貴陽六中教課的內容是讓學生進行討論,并且希望學生們提出不一樣的看法。
網傳男女性發展類型表
“貴陽六中是一所普通中學,不是職業中學。網絡上流傳的圖片并非《生涯發展類型表》全貌,有斷章取義之嫌?!?月8日,貴陽市教育局相關人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教育局目前正在調查核實相關情況。
紅星評論:
女生版生涯發展規劃多為家庭
別讓規劃變規訓
高中時代,花季少男少女,未來充滿無限可能,正是愛做夢的年紀。暢想將來,翻看男性版類型表,特征各式各樣,每個類型都很“行”。既有“詩和遠方”的想象力,又有事業立身立命的現實性,卻只字不提家庭二字。
反觀女性版,“畢業后很快結婚,婚后以家庭為生活重心”“婚后放棄工作以家庭為重心”“婚前有工作,婚后以家庭為重心”……不管女性是哪種型,型型都逃不開家庭,一眼望到頭的窒息感撲面而來。照這個邏輯,女性的一生,無外乎,刷不完的鍋碗瓢盆,逃不掉的生兒育女?
現代社會的男女分工,早不是農耕時代的“你耕田來我織布”,家庭結構也不限于“男主外女主內”的固有狀態。家庭煮夫、全職奶爸,成為家庭扛把子的不在少數;女精英賺錢養家,在職場乘風破浪的比比皆是。
事關兩性社會角色和期待,任何傲慢與偏見,都該逐一掃進歷史的垃圾堆。然而,社會認知與日俱新,這所學校的教育觀,為何散發著一股濃濃的陳舊味兒?有網友質疑,讓心智成長關鍵期的孩子,被陳舊思想桎梏,向女性灌輸“只能當主婦”的謬論,莫不是校園版“女德班”重現?
其實,僅憑一份問卷,就認定學校歧視女性,也不免有些武斷。據了解,這份問卷內容并非該校原創,而是來自職業教育經典理論——美國舒伯學派。因此,所謂有人內涵設計、夾帶私貨,打算潛移默化洗腦女生一說,更是無稽之談。
站在校方角度看,自己多少有點冤。在課本知識外,開拓學生視野,展開思考討論,不失為素質教育的嘗試;選用世界職業規劃教育領域權威文本,本該萬無一失,又怎會旁生枝節?事實上,正是學校偷懶懈怠、觀念滯后,缺發對性別平等的認知和敏感,才有了這樣的尷尬。美國舒伯學派的觀念,創始于20世紀40年代。80多年過去了,社會對女性角色的觀念,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如此刻舟求劍,焉能不引發爭議?
表面看,涉事學校陷入輿論漩渦,因其對所謂權威材料,不加甄別處理,拿來就用。追根究底,還是教育理念的陳舊、思想觀念的鴻溝在作祟。出事翻車,一點不冤。
其他學校也當以此為戒。對教育管理者而言,無論是設計問卷,還是選用教材、開展活動,言傳身教、立德樹人,一舉一動都要踐行性別平等理念,經得起公眾的審視和討論。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青少年時期是一個真正的男人和女人誕生的時期?!苯逃且磺懈淖兊钠瘘c,不容絲毫偷懶懈怠。被群嘲上“熱搜”事小,道歉問責或可平息爭議。一旦在學生心中種下性別偏見的種子,影響誤導的將是幾代人。
一張高中調查問卷,引發規訓女性的爭議,背后原因也絕非公眾神經太敏感。從現實來看,實現兩性平等,任重而道遠:亟需改善職場環境,讓女性享受更平等的工作機會和收入;打破“相夫教子”人設的單一,讓女性建立更廣泛的社會聯系;在家庭內部,男女雙方享受同等的獨立和自由……
一言以蔽之,女版人生,享有同樣精彩無限的無數種可能性,要設計好這樣的人生答卷,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紅星新聞記者 羅敏 特約評論員 白晶晶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