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時機,應結合實踐,利用紅色資源,激發青少年愛國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
暑假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有利時機。我們應當結合暑期社會實踐實際,針對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創新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發青少年的愛國情感與民族自豪感。
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需要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厚滋養。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是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江蘇具有悠久的革命傳統,紅色資源豐富,鑄就了偉大的周恩來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軍鐵軍精神、淮海戰役精神等一系列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江蘇符號”,是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生動教材和獨特優勢。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要引導青少年在暑假期間走進歷史紀念館,尋訪抗戰遺址遺跡,在研學中“觸摸”革命歷史,在紅色文化的洗禮中沉淀銘記歷史,感受革命先輩們在艱苦環境下堅守信念、勇于犧牲的崇高品格,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激發“勿忘國恥、強國有我”的信念,讓紅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讓珍愛和平的愛國情感代代相傳。
重視研學實踐,激發愛國情感。開展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活動,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延伸學校教育和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它在田埂上的汗水中,在老黨員的故事里,在實驗室的燈光下,在每一次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需要的選擇中。要把研學實踐貫穿青少年暑期生活,組織青少年親身感受共和國巨變,增強“四個自信”;引導青少年參觀科技館、科研機構,參與科學實驗與科技制作,體驗國家科技成就,激發創新熱情;鼓勵青少年走進鄉村,感受新農村的新變化,體會鄉村振興的巨大成果,從而幫助青少年了解國情、熱愛祖國、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提高實踐和創新能力,讓他們在研學過程中收獲寶貴成長,將愛國主義踐行到學習、生活之中。
創新活動形式,提升教育實效。青少年階段是人生重要的“拔節孕穗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要注重運用創新工具、豐富教育途徑,運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不斷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引導青少年通過參與志愿服務等方式,將愛國主義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利用網絡平臺開展閱讀挑戰、運動打卡,鼓勵青少年制作短視頻、手抄報等作品,并通過社交媒體分享研學成果,擴大教育影響力,激勵更多青少年在行走中汲取前行力量。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通過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厚植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情感,青少年定能樹立堅定理想,鑄就高尚靈魂,培養良好品格,厚植家國情懷,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來源:江蘇教育報
編輯:王筱
審核:朱茂勇 許南欣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