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專門拿出一章部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調“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要求“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為我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
導語
黨的二十大報告專門拿出一章部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調“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要求“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為我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回顧過去十年,江蘇在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等方面始終走在全國前列,涌現出一大批典型案例和優秀人才,一起來看我省如何“蘇”寫科教興國之路——
產教融合
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開放融合,造境塑心,培養海洋強國優秀人才
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提出了“開放融合、造境塑心”的人才培養新理念,攜手多家航運企業共筑“燈塔育人共同體”,協同推進航海職業人才的培養。
實施開放融合策略,
創新“聚勢-交互-賦能”育人載體
校企共建公休船員黨支部工作站、勞模工作站等平臺,聚合各方資源優勢,開展“榜樣與力量”等交互活動,打造“航海文化育人環境、航海職業實踐環境、航海生活體驗環境”,通過“造境”達到“塑心”的目標,提升學生對航海的情感認同、專業認同、職業認同。
創建社團矩陣,
打造“深學-細悟-實做”課堂生態
創建“海之行”操船社等學術社團作為第二課堂(拓展活動);創建“海之初”國旗班等社團作為第三課堂(文化空間),拓展主課堂的教學時空,營造“處處有課堂、時時被熏陶、人人受教育”的環境。推行“崗—課—賽—證”融合育人,以學促行、以行踐學,學做結合,提升素質。
重建課程體系,
創新“啟航-引航-智航”課程生態
按照“想開船—會開船—開好船”的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崗—課—賽—證”課程體系,融合校內外紅色基因、藍色航海技術、金色航海生涯規劃等優質資源;按照國際海事組織示范課程的標準,開展課程符合性與適應性論證,打造固本、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課程,引領學生認識航海,走進航海,實踐航海。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建國家級產教融合平臺,育現代農業精英人才
共建共育,建立校企合作互融機制
與企業共建實驗實訓中心和生產性實訓基地,共建校企合作企業庫,共同制訂校企合作基地建設標準,合作開發綜合實訓項目,為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提供平臺支撐。
引培并舉,打造校企混編“雙師型”教學團隊
依托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加強學校與基地老師專業能力的培養及建設,按照學校制定的引進人才條件,吸收副教授職稱和博士學位以上的高層次人才,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積極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2021年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實戰演練,培育現代農業精英人才
依托“新禾創業園”,實施“創業小組+基地入住+項目實施+課堂教學”四位一體創業實踐教學,通過創業大賽,激發學生創業意識和激情;通過創業實踐演練,塑造學生創業意志和能力;通過建立包含經濟效益量化、專利成果轉化等指標的綜合評價體系,實行創業實踐考核。
現代農業技術專業學生在生產性實訓基地學習
學院建成國家級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植物種苗工廠化繁育實訓平臺”。現代農業技術專業教學團隊入選國家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孵化項目獲得各類創新創業獎項68項,培養了一批創業典型。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
共建股份制產業學院,打通產教深度融合“最后一公里”
整合資源,打造“產教融合”育人共同體
為有效整合校企雙方優勢資源,學校和企業合資共建產教融合育人共同體——食品藥品產業學院。產業學院實體化運營,實施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跨界聯動,建設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
探索了“雙崗雙職一體化”等校企人才雙向流動機制,實施企業導師(專家)領銜、“項目經理”引領的專業與核心課程建設制度,產學研結合構建實施產教科跨界聯動的教師培養機制。
教師企業實踐
引企入教,構建“產教科融合”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面向食品藥品產業轉型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需求,校企聯合開展招生、共同培養、協同就業。推動“工作—學習—研究”一體化,構建實施“產教科融合”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
協同創新,提升服務產業發展能力
整合校企優勢科技資源,圍繞食品藥品行業企業共性關鍵問題,跨領域交叉融合協同創新,推動應用科學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
深化產教融合 增值賦能高質量發展
瞄準科技前沿,提升技術應用能力
學校聚焦智能制造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智能設計、生產和物流等環節,建設一批應用技術研究實驗室,重點圍繞大數據分析、智能設計、工業視覺技術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實施“百師百企”“百名科技副總”工程,推進教師走進企業實踐鍛煉,找準課題和研究方向,通過培引結合、校企混編,整合科研力量。
學校教師現場安裝調試柔性產線
圍繞產業布局,提升成果轉化能力
學校以集團化辦學為引領,積極吸納政行企校等相關方,牽頭組建全國機械行業職教集團、江蘇省汽車行業職教集團等集團化辦學平臺,引導教師走進企業,融入生產一線。
著眼區域需求,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學校與國內外行業領先企業合作,聯合政府協同升級建設具備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智能制造產教融合大平臺——智能制造工程中心2.0,打造集實踐教學、生產示范、技術研發和社會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產教融合型的制造智能化技術創新服務平臺。
智能制造工程中心2.0
人才培養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四方聯動賦能 四船交替共育
新時代卓越海員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立足價值共識,
創設多維協同的卓越海員培養共同體
以“打造新時代卓越海員”為共同價值追求,厘清海事主管機關、船員服務協會、航海院校、航運企業等海員培養發展相關方的責權,健全共建共管共享共生機制。
立足學生發展,
研制對接國際符合國情的標準體系
一是創建基準行為能力、支持級船員適任能力、操作級船員適任能力、卓越行為能力等“4維14項”卓越海員能力目標體系;二是構建“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航海技術專業群課程體系;三是健全專業建設、課程教學、學業評價等實施標準。
立足理實融合,
創設集約共享式實船教學實踐平臺
發揮政行企校資源集成效應,共建基于“四條船”(校船+企船+校船+企船)的教學平臺,共培互聘“雙師型”教師,探索共治共享治理機制,船校一體、校企共育。
立足典型情境,
實施工學一體項目化課程教學改革
依循“立足崗位、工學一體”培養邏輯,實施基于船舶航行整體化工作任務的項目化教學,實現學生“從學員學徒向海員轉變”。
項目化課堂教學
來源: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黃心、王筱
審核:謝雨辰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