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曉莊學院檔案室收到了完整記錄學校30年間歷史發展過程的影像資料。南京曉莊學院副校長顧勤說:“這些檔案作為記錄學校發展重要歷史時期的視頻,是學校發展變化和廣大參與者忘我奉獻的生動記錄...
近日,南京曉莊學院檔案室收到了完整記錄學校30年間歷史發展過程的影像資料。南京曉莊學院副校長顧勤說:“這些檔案作為記錄學校發展重要歷史時期的視頻,是學校發展變化和廣大參與者忘我奉獻的生動記錄,也是我校第一次接受視頻檔案資料的捐贈,開啟了學校檔案工作的新路徑。”
記者了解到,這些影像資料是該校新傳院教師鐘建平牽頭的錄制的,該資料是電視制作中心孫育民,郭亞千、鐘建平、印翼4位老師從1991年到2020年期間為學校拍攝的重大事件的視頻檔案,較為完整地記錄了學校30年間的歷史發展過程。
“為了將珍貴的影像檔案贈送給學校,鐘建平老師犧牲休息時間,不計個人得失,歷時半年多整理出來捐給學校。”南京曉莊學院新傳院黨總支書記陳長偉表示,“學院一直重視檔案管理工作,希望能為學校的影像檔案資源庫做大做好貢獻一份力量”。
他創建了南京曉莊學院廣播電視新聞專業
1984年7月,鐘建平畢業于南京大學物理系。秉承著“執著于教、為人師表、廉潔誠信”的理念加盟南京教育學院,成為了一名大學物理教師。從教以來,一直愛崗敬業、努力完成各項任務,努力在平凡的工作中實踐自己的人生價值。
1988年開始,對廣播電視事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從物理系調到了電教中心,從事電化教學工作,著手創建電化教學專業。從那天起,鐘建平拍攝的每次記錄,都會精心地保存著。
1994年第一屆電化教學專業開始招生,使得電教中心從一個純粹的行政部門轉化為教學部門。1995年開始,在學校領導的支持與鼓勵下,多次去江蘇電視臺實習、兼職鍛煉,對廣播電視系統有了深入、系統的了解,并深入一線,參與了多個欄目的節目制作工作(《文學與欣賞》《道德與法》《大寫真》《東方人物》等欄目)。正因為有了這一段業界的經歷,成為了學校第一批雙師型人才,為之后創建廣播電視新聞專業和建立新聞傳播學院打下了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2000年,南京教育學院并入南京曉莊學院。2001年9月,在時任學校領導的要求與支持下,電教中心的鐘建平老師與當時中文系的魏海棠老師聯手合作,克服一切困難,創建了廣播電視新聞專業,并招收了第一屆學生,使得電教中心開始擁有了兩個專業——電教和廣電專業。2004年,電教中心在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終于迎來了華麗的蛻變——建立了獨立的新聞傳播學院。
有著深厚理科背景的鐘建平,在建立新聞傳播學院后,又一次大膽地向學校領導提出建立新聞傳播學院實驗室的建議,并做了詳細的方案。建立文科院系實驗室,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通過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幾年不懈的努力,系統地建成了19個專業實驗室,并申報了省級實驗示范中心,且成功獲批。
他為曉莊學子創建多個學生實習基地
建立新聞傳播學院后,鐘建平利用個人資源,犧牲休息時間,為了給學生提供實習平臺,在全省范圍內創建了多個學生實習基地,并掛牌(江蘇電視臺、江蘇教育電視臺、揚州電視臺、鹽城電視臺、淮安電視臺、泰州電視臺、鎮江電視臺、無錫教育電視臺、江陰電視臺、武進電視臺、句容電視臺、如皋教育電視臺等)。
2006年開始,為了給學生提供仿真實踐平臺,經過多方努力,成功地創建了學校網絡電視臺,建立了當時在業界也是處于領先技術水平的虛擬演播室,開通了六個校園網絡電視欄目,既為學生提供了實踐的機會,又為學校宣傳部門提供了校園新聞資源。
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鐘建平率先開設了野外實踐課程,堅持每年組織學生進行野外影視實踐創作。新傳院的野外實踐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為了盡可能多的給學生創造專業實踐條件,每逢學校有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校慶等大型活動時,無論刮風下雨,白天或者黑夜,他都會組織學生義務為學校做好影像記錄。和學生一起把大型攝影攝像設備搬到現場進行現場直播和錄播工作,這既鍛煉了學生的專業實戰能力,也為學校積累了大量的視頻素材。讓學生進入陶老師工作站實踐拍攝。多次與陶勑恒教授合作,組織學生拍攝、制作了多種題材的影視專題片;與江蘇廣播電視總臺合作,承擔了公共頻道《東方人物》欄目的制作任務,組織、指導學生全方位的參與其中;多次組織學生參加江蘇省大學生藝術節的微電影大賽,并獲得專業組和業余組的多個獎項。
秉承“學生就是一切”的理念,鐘建平老師和實驗室團隊老師一起克服一切困難傾囊相授,先后開設對學生專業技能有提升的專業課程,開設了電化教學概論、攝影、電視攝像、電視編輯、非線性編輯、演播室系統等多門課程。他們為了讓學生能隨時借取攝影攝像設備,鐘老師和實驗室的老師們堅持輪流值班,讓學生隨時借取設備。“只要學生需要,我隨時來學校服務學生,借取設備。”實驗室老師宋廣勇老師說。
熱愛攝影攝像的他帶領學生獲得多個獎項
“正因為我喜歡并且熱愛攝影攝像,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所有的為學校拍攝的影像都用心保存著。”鐘建平說,“我們團隊成員也是這么做的。”30多年來,拍攝的影像都非常多,為了給學校留下這份寶貴的財產,他和團隊成員們要經常將影像資料打開。
為了將自己的技術教授給更多的學生們,他和團隊成員們開設《電視制作》《電視攝像》《演播室系統》《電視編輯》等課程;為了提升學院的實驗室的水平,他調研了多個學校,精心撰寫了《影視實驗室非線性編輯系統的建設方案》《影視實驗室非線性編輯系統的建設方案》。堅持走出學校,尋求與權威媒體的合作,他與江蘇廣播電視總臺合作制作了《東方人物周刊》1-36期。
付出都有回報,他帶領學生獲得多個獎項。曾錄制的電視節目《暗訪公安話滿意》獲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頒發的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好新聞二等獎;策劃指導的《在水一方》《足跡》等學生作品分獲教育廳一、二等獎(江蘇省首屆大學生藝術展演2005);《潯憶》、《情書》等學生作品分獲教育廳二、三等獎(江蘇省第二屆屆大學生藝術展演2008)。
隨著歲月的流逝,鐘建平漸漸退出了一線的教學和實踐工作。從2017年開始擔任了校級教學督導員,默默地輔佐年輕教師......在鐘建平的帶動下,該校新傳院出現了很多不計報酬、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老師們!學院全體教職工凝心聚力,扎實苦干才能全力建成高水平應用型學院。
“老師,您好啊!快教師節了,提前祝您節日快樂!”鐘建平今天又收到來揚州電視臺學生的微信祝福。“得知學生又有了新的進步,并且收到祝福這是我最開心的時候。”他說。
通訊員 童莉 王肖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蘭倩怡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