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南京大學舉行了2022年強基計劃、江蘇綜合評價南京市部分新生錄取通知書頒發儀式,多位新生代表來到儀式現場。來自南師附中的丁毅飛成為了2022年南大0001號錄取通知書的獲得者。2022年南大第...
7月10日上午,南京大學舉行了2022年強基計劃、江蘇綜合評價南京市部分新生錄取通知書頒發儀式,多位新生代表來到儀式現場。來自南師附中的丁毅飛成為了2022年南大0001號錄取通知書的獲得者。
2022年南大第一封錄取通知書給了他
丁毅飛畢業于南師附中,通過綜合評價錄取考試后,考入南大技術科學試驗班,這是他心儀已久的專業。“我的父母都是學工科出身的,現在的工作單位也和工科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我也想像爸爸媽媽那樣,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科生。”在南大鼓樓校區完成第一年新生學院的學習后,丁毅飛即將在南京和蘇州開啟兩地學習的新生活,對于未來,他充滿期待。“在填報志愿之前,我和父母認真商量過未來的規劃,也詳細了解了南大新工科的發展前景,我對學校的新工科建設充滿信心。”
記者了解到,伴隨著南大蘇州校區的啟用,南大跨入“一體兩城四校區”辦學新格局,技術科學試驗班大類招生成為南大在新工科新文科發力的重要舉措,并列入綜合評價的招生專業。錄取通知書頒發意識現場,通過強基計劃、江蘇綜合評價錄取順利考入南大的多位南京考生,從南大校領導手中接過錄取通知書,正式開啟自己的大學新生活。
南京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主任李浩介紹,2020年,南京市與南京大學共建“南京教育高質量發展創新示范區”,兩年來,在南京教育高質量發展創新示范區的推動下,南京的創新教育、素質教育持續發揮引領優勢,南京學子在今年高考、在強基計劃、江蘇綜合評價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南京大學在全國共錄取強基計劃學生208人,其中江蘇省42人,而南京考區就占13人,約占31%。江蘇綜合評價錄取學生230人,其中南京考區就占31人,占比約13%。
每一位在校本科生,都將擁有一位學業導師
頒發儀式現場還設置了新生拜師學業導師環節,新生代表紛紛向自己的學業導師獻上鮮花。
記者了解到,南京大學一直重視師道傳承,積極探索本科生導師制。2020年成立新生學院后,學校為每一位在校本科生配備一位學業導師、一位朋輩導師,在學業學習、學術科研、創新創業、適應大學等方面予以指導,并且貫穿本科生培養的各個階段。而強基計劃更是堅持大師引路,強調“每生一導師”,構建涵蓋“學業-學術-生涯”的多維本科生導師體系,引領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
在今年的南大錄取通知書中,有一朵特別的錦繡徽章。南大學生工作部部長、本科生院副院長葛俊杰邀請新生代表,為自己的中學老師獻上這枚徽章。“它們形似小紅花,曾經他們就是通過這朵朵紅花激勵同學們成長。今年南大錄取通知書通過‘紙短情長’的書信和錦繡徽章來表達對中學老師的感謝和敬意。”葛俊杰介紹,這朵小紅花是康乃馨與錦繡紋的結合,代表聯結的信物,愿恩師每每望見,都能心生歡喜。雖萬千里之遙,磁場永相連。
2022年起,南大本科新生將全部入住鼓樓校區,在新生學院的不同書院學習生活,體味百廿南大的辦學初心和使命、歷史文化和精神。新生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蔣恩銘向參加活動的中學老師頒發感謝狀,感謝他們對南京大學人才培養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秀青年學子,并希望與中學教師加強合作,加強學涯規劃的指導,盡早樹立遠大理想和科學夢想。
延續“光芒行動”,繼續為云南的孩子們贈送好書
去年,南京大學在錄取通知書中號召新生開展“光芒行動”。新生們可以自愿贈送一本好書,給南京大學定點幫扶單位云南省雙柏縣的孩子們送上鼓勵和寄語,激勵他們更好的成長。“光芒行動”得到了許多新生的積極響應,南京大學共收到贈書近1000本,同學們通過贈書、贈言與云南的孩子“相遇”。
今年,南大將延續“光芒行動”,繼續為云南的孩子們贈送好書。活動現場,南大本科生院常務副院長、新生學院執行院長徐駿與南大新生一起為“追光書局”添新書,再次啟動“光芒行動”。“我帶來的是南京大學經典悅讀計劃推出的《南大讀本》。”徐駿介紹了自己推薦的書目,“這是南京大學‘本科生悅讀經典計劃’的核心內容,分成人文學科、社會/自然科學兩大卷,南大本科生,不分文科、理科,都必須閱讀這些經典。”新生代表們也帶來了影響他們人生的好書,并在扉頁書寫寄語,將書籍和光芒贈送給云南的孩子們。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徐珩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