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上午清明節當天,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師生們在學校生命科學館前、櫻花樹下,見證了一節特殊課堂,學生代表們飽含深情地朗誦《生命的永恒》,同學們集體默哀、敬獻鮮花、重溫醫學生誓詞,緬懷“無...
“紅十字人道、博愛、奉獻之精神,因他們的善舉獲得弘揚,人類生命的長河因而更添光輝。他們的精神與日月同輝,愛心與天地共存……”4月5日上午清明節當天,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師生們在學校生命科學館前、櫻花樹下,見證了一節特殊課堂,學生代表們飽含深情地朗誦《生命的永恒》,同學們集體默哀、敬獻鮮花、重溫醫學生誓詞,緬懷“無語良師”為人類醫學進步和生命健康事業作出的貢獻。
“無語良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他們無法言教,卻用身體之軀帶領學生們開啟醫學智慧的大門,被醫學生們稱為“大體老師”。2020級臨床醫學專業(全科醫學方向)秦怡同學充滿敬意地說,“他們雖然沒有直接向我們傳授知識,卻用自己的身體告訴我們人體的結構、器官的形態、脈管的走向。在教會我們醫學知識的同時,更在精神上引導我們樂于奉獻。”
活動現場,學生代表2019級醫保班涂一涵同學還分享主題團課《畢業時,請把我的愛留下》。講述的是“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入圍獎獲得者、康達學院2013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程凱同學的先進事跡,程凱同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將自己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將遺體捐獻給母校供醫學研究使用,她的名字與其他捐獻者姓名一起鐫刻在了學院生命科學館三樓的“無語良師”紀念墻上。
院長張前德高度評價程凱同學和“大體老師”的博愛情懷,“他們用自己的身體之驅,教同學們寶貴的人體解剖學知識,用無私的奉獻,為后人詮釋短暫生命的意義。他們的生命猶如鋪路的基石、拓展了寬度,在師生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記”。據悉,每年開學初,康達學院都會組織青年醫學生們在生命科學館開展“入學第一課”,領略醫學氣息,感受生命奧秘。
記者了解到,參加活動的學生中有一支特別的隊伍,他們是康達學院“生命之約,大愛傳遞”志愿服務團隊。團隊連續九年開展遺體器官捐獻宣傳,向廣大市民科普捐獻知識,向社會人群倡導大愛奉獻理念。今年3月初,作為優秀志愿服務項目在“與雷鋒車同行 共建文明港城”連云港市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啟動儀式上進行了主題宣講。
據了解,自2014年成立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遺體接受站以來,學院已成功接收120例遺體捐獻。每年清明節前后,康達學院都會組織師生開展追憶“無語良師”活動,以表達對遺體器官捐獻者及其家屬的敬仰和感恩,教育和激勵廣大醫學生尊重生命、涵養大愛情懷。
通訊員 胡亮 孫艷 王雪晴 王雪梅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赟
校對 李?;?/p>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