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信大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2018級的胡秋岑,有個全校聞名的昵稱“胡五樓”。高中時代的她長期在教學樓五樓開闊視野,到了大學階段,圖書館則成了她的第二個“家”。歲月不負有心人,胡...
南信大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2018級的胡秋岑,有個全校聞名的昵稱“胡五樓”。高中時代的她長期在教學樓五樓開闊視野,到了大學階段,圖書館則成了她的第二個“家”。歲月不負有心人,胡秋岑珍視的每段學習過程最終還是給了她一個理想的答案。她以專業(yè)排名和綜測排名雙第一的成績,成功推免東南大學。
“胡五樓”這個昵稱是這樣產(chǎn)生的
主持國家級大創(chuàng)項目,獲得多所名校的推免資格,榮獲2021年國家獎學金...... 胡秋岑是同學們眼里不折不扣的學霸。她的昵稱和個性簽名都很有特點:希望你孤獨而有力量,我知道你能做到。原來,“胡五樓”昵稱誕生于胡秋岑的高中時代。綠油油的水杉樹林、白墻黛瓦的老式建筑、文藝范十足的西式鐘樓......這是高中時代令胡秋岑流連忘返的教學樓五樓視野。
高中時,她面對著諸多的壓力與迷茫,時常尋找不到前進的方向。當煩惱和憂愁來襲時,她便與朋友一起走到教學樓五樓,看看遠處的風景,感受這份獨特的寧靜。
在那里,感受讓她保持清醒的畫面,“觸摸”緩慢流淌的時間,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在那里,她確定:我喜歡數(shù)學和物理。高中教學樓五樓的風景就像一個紙飛機,搭載著稚嫩、內(nèi)心充滿純粹熱愛的少年,飛向遠方。
現(xiàn)在胡秋岑回想起當初那些發(fā)生在教學樓五樓的故事,眼睛里仍有星星在閃爍。而這大概也是她一直沿用“胡五樓”這個昵稱至今的原因。
圖書館成了她的第二個“家”
初入大學時,同學們有著目不暇接的課外活動,而胡秋岑有著自己的選項,她只認認真真地做一件事——遨游于知識的海洋里。大一大二時,她總是在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之間來回奔波。圖書館可以說是胡秋岑的第二個家,周末時常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即使不是休息日,只要沒有“早八”,胡秋岑也會早起去圖書館,學習到上課時間再離開。
“圖書館不像考研教室,氣氛比較輕松。我很喜歡圖書館這種和各個年級小伙伴一起學習的氛圍,有日常學習的靈活機動,也有備戰(zhàn)考研的緊張有序。”胡秋岑說道。
為了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胡秋岑主動聯(lián)系了大一給她授過課的吳禮福老師,希望能和老師一起做一個大創(chuàng)項目。前期,她和小組成員撰寫并多次修改申請書,和老師商定主題方向,最終成為“面向智能機器人應用的聲源定位系統(tǒng)”的項目第一負責人。
“一開始接觸matlab時,我的編程能力也不是很好,因為粗心,經(jīng)常出現(xiàn)格式問題,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寫算法、跑代碼、修bug,后來寫的多了就漸漸可以駕馭了。”做這個項目時,她會經(jīng)常去找老師溝通交流,及時向老師反饋一些想法或者請教一些問題,吳老師總會耐心地教導,給了她很大的幫助。
正是這樣不厭其煩地讀論文、寫代碼和與老師頻繁地溝通交流,讓胡秋岑不斷沉淀,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堅定而自信。
科研探索有“獨家秘訣”
對于科研和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胡秋岑有著一份“獨家秘訣”。她始終堅信課內(nèi)知識是所有課外項目的根本,一定要在高質(zhì)量地完成專業(yè)知識學習的前提下再去安排適當?shù)恼n外項目。“像電子設計大賽、數(shù)學建模歸根到底都是專業(yè)知識的應用,學好了專業(yè)知識,輔以必要知識的自學,再多跟老師交流溝通,學好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和大多數(shù)普通女孩一樣,胡秋岑也喜歡追追劇,看看漂亮姐姐來緩沖學習的疲勞。“喜歡看電視劇,比如《請回答1988》,但對劇也比較挑剔。我平時上課、考試復習期間不會刷劇,會選擇在有較多空閑時間看,時長也會嚴格控制,因為我們不能長時間處于一個不學習的狀態(tài)。”胡秋岑認為,娛樂緩沖的部分需要克制,要保持一個適當?shù)亩龋@樣才能給學習留夠時間。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沒有人的成長過程是一帆風順的,在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思考怎樣解決困難與提升自己。”胡秋岑說。不論是和書本知識、圖書館、競賽,還是科研打交道,對胡秋岑來說,雖然過程中會有坎坷,但只要愿意去嘗試、去選擇、去觸碰、去堅守,這些地方都見證著她從迷茫、煎熬到充滿力量的過程,就像當初站在高中教學樓五樓一樣,眺望的不只是眼前風景,還有更遠的遠方。
通訊員 梁艷枝 徐建霞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徐珩
來源:本文內(nèi)容搜集或轉(zhuǎn)自各大網(wǎng)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zhuǎn)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聯(lián)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nèi)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fā)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wǎng)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