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高考今日開考,6月6日,新京報記者探訪北京市育英中學考點,了解高考考點的準備情況。
進入考點、考場均需安檢和人臉識別,配備衛生健康副校長和校醫一起保障考生健康應考……2023年全國高考今天開考。6月6日,新京報記者探訪北京市育英中學考點,了解高考考點的準備情況。據介紹,如今考點已經準備就緒并完成了工作人員培訓考核和實戰演練,考生可放心應考。
6月6日下午,北京市育英中學高考考點,教師在考場外張貼信息。 新京報記者李木易 攝
嚴防作弊,考點設安檢門和兩次人臉識別
6月6日下午1時許,北京市育英中學北門口的多臺人臉識別設備已經調試完畢,一條臨時搭建的全新長廊從校門延伸到教學樓門口,這是為此次高考特別搭建的,確保在刮風下雨或日照較強的天氣中,考生一路步行至考場內不被淋濕或暴曬。午后的陽光炙熱,在長廊的遮擋下,記者從校門步行至教學樓,一路可以感受到涼爽的風拂過,步行舒適。據介紹,高考考點的雨廊外篷特意使用紅顏色,亦有祝福考生“開門紅”的寓意。
北京市育英中學的臨時長廊。 新京報記者李木易 攝
今年該校設置了13個考場,每個考場容納30名考生。從校門到考場內,記者體驗發現“考試安全”是此次監考的關鍵詞。首先,學生要在北門通過人臉識別進入考點,教學樓門口設置了存包處,用于存放和考試無關的用品;存好后,考生進入教學樓還要經過安檢門,然后進入“封閉區”,只要攜帶手機或金屬物品,安檢門均會報警;待考生步行到每一個考場內,還需要在考場門口再次進行人臉識別,每個考場會有工作人員手持安檢儀,再次檢測考生是否帶進違規用品。
“今年明確的要求就是手機等作弊設備‘帶不進、用不了、傳不出’。”北京市育英中學教學主任張文超介紹,這是此次高考的工作重點,考點也在這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新增了進入考點的安檢門和進入考場的手持安檢探測儀,只有指針手表才可能帶進考場。張文超介紹,由于工作人員、監考員的手機也都要專門存放,為保障聯絡,學校為各個重要崗位均配備了手持對講機以備不時之需。
外派衛生健康副校長和校醫一起保障考生健康
在保障方面,記者注意到,考點從考生休息區、備用考場以及醫務室等方面都已準備就緒。該校一層的階梯禮堂可同時容納三百名考生休息,禮堂內大屏幕有關于考試的提示,如“祝每位考生考試順利、成功!”因紙巾等與考試無關的用具無法帶進考場,每個考場內還為考生準備了紙巾、筆、嘔吐袋等應急用品。
6月6日下午,北京市育英中學高考考點醫務室備有應急保障箱。 新京報記者李木易 攝
在該校的醫務室,校醫已經把所需藥品做了分類儲存,包括外傷處理、防暑降溫和健康監測三類。校醫李靜介紹,今年更加重視學生的健康需求,因天氣炎熱,防暑降溫箱里準備了一次性水杯、葡萄糖粉劑和藿香正氣水,冰箱里還準備了冰袋和冰排給有需要的學生。
今年高考是新冠疫情實行“乙類乙管”新形勢下的首次大規模國家教育考試,記者注意到,往年的測溫設備已經從大門口“消失”。但張文超表示,該考點在醫療保障方面也做了充分準備,海淀區教委特別為學校配備了衛生健康副校長,將和校醫一起保障考生健康安全應考。在考試當天還將配備120急救車隨時待命。
海淀區共啟用24個考點,提醒考生以免走錯
據介紹,今年海淀區共有14200余人報名參加高考。全區啟用24個考點、482個考場,每個考點還預留了3個備用考場,用于考試期間突發事件的處置。張文超介紹,如果考生考前或考試期間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或其他乙類乙管呼吸道傳染病,將啟用備用考場。該校準備的三個備用考場,將對不同癥狀的考生進行分類啟用。
6月6日下午,北京市育英中學高考考點,不少家長帶著考生提前來“踩點”。 新京報記者李木易 攝
在人員安排方面,張文超介紹,該考點安排有約百名考務人員,包括考場周邊做引導、咨詢的工作人員,保潔和安全人員,其中,監考人員26名(每考場兩名)以及8名備用監考人員。
據介紹,考慮到考生就近考試,今年高考,將有來自北京市十一學校、北京市育英學校、北京市育英中學、北京市建華實驗學校、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翠微學校以及通過海淀區高招辦報考的考生在該校考點考試,考生人數達300余人。下午2時許,已有家長和考生來到北京市育英中學門口踩點,“提前確認考場有助于我放松應考。”考場外一名柴姓同學介紹道。
北京市育英中學高考考點地圖。 圖/北京市育英中學公眾號
北京市育英中學也特別對考生做出提示,在萬壽路西街同時有育英中學和育英學校兩個考點,請考生和家長提前了解并安排好出行路線,看清考點校名稱以免走錯。“門口的人臉識別設備也有助于識別考生是否在此考試,會第一時間提示走錯的考生。”張文超說道。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